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
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中的一首。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
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

诗意:
盛德初融後,指的是君主的德行在刚刚开始形成之时。潜阴未姤时,暗指现在还没有出现邪恶的迹象。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指的是侍臣们通过占卜预测未来的征兆,以此来揭示君主的吉凶离合。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君主在位初期的德行盛行和时机敏感的侍臣,表达了对政治局势的观察和对君主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一些隐喻和象征手法,给诗词增添了一层深意。

"盛德初融後"一句以"盛德"形容君主的品德,表示君主在位初期就展现出了优秀的德行和领导能力。"潜阴未姤时"一句通过"潜阴"表达了没有出现邪恶的迹象,意味着政治局势还没有出现不良的变化。这两句旨在表达君主在位初期的良好局面和君主的善政。

"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这两句则描绘了君主身边的侍臣们通过占卜预测未来的征兆,以此来揭示君主的吉凶离合。侍臣们通过占卜,能够预测到未来的政治局势和君主的命运。这体现了君主对臣下的信任和依赖,也显示出君主睿智的治理方式。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表达,展现了苏轼对君主的赞美和对政治局势的观察。同时,也体现了苏轼对于君主聪明智慧和善政的期望,以及对政治稳定的向往。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是苏轼才情和政治智慧的结合体现。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诏旨天颁起卧龙,首丘甘老水云东。一联香影孤山月,两架茅茨万古风。有鹤有童家事足,无妻无子世缘空。清标卓绝何人继,表表仙宫陇树中。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日栗}若探汤。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重户结金扃。高下华镫光。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

眼里拈却翳,空中那有华。路不拾遗君子事,民无侵扰玉平家。

衡岳仙都迹已陈,云台玉局敕犹新。暮年拟乞冲虚观,长向山中祝圣人。

城傍牧马驱未过,一马徘徊起还卧。眼中有泪皮有疮,骨毛焦瘦令人伤。朝朝放在儿童手,谁觉举头看故乡。往时汉地相驰逐,如雨如风过平陆。岂意今朝驱不前,蚊蚋满身泥上腹。路人识是名马儿,畴昔三军不得骑。玉勒金鞍既已远,追奔获兽有谁知。终身枥上食君草,遂与驽骀一时老。

墙外水泠泠,水边木阴阴。相遇聊自适,兹辰犹竹林。

山甫病归峡,僧言药有瘳。自怜三岁长,多白几分头。水鸟工吟夜,阴蛩苦话秋。诗人多病瘧,强饭更何忧。

秋云七尺藤,夜雨一卷书。寂寞空山人,微此谁与居。

碧消烟尽露华凝,目极瑶坛第九层。清珮缓随驰道月,绛笼高应午门灯。风传广乐声初下,天近燔柴气已升。人意可占神意悦,万年灵祚永堪膺。

吾闻天台久,未见天台状。去海知几里,去天知几丈。峰岭隐与出,岩壑背与向。云雷反在下,泉暴反在上。幽深无穷窥,杳渺无穷望。至险可悸栗,至怪可骇丧。石桥弯长弓,跨绝弦未放。当时白道猷,平步入青嶂。去为六百石,亦见志所尚。子欲广异闻,可以一寻访。

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只为婴儿未壮,全藉黄婆养育,丁老共扶持。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汞生芽,铅作祖,土刀圭。火生于木,炎盛汞还飞。要得水银真死,须待阴浮阳伏,杂类降灰池。用铅终不用,古语岂吾欺。

白云在高丘,绿萝在深谷。中有冥栖士,云萝蔽茅屋。独抱尚友情,缅遂硕人轴。古琴时复弹,古书还更读。逍遥无外事,俯仰长自足。沮溺耕在野,姜叟钓渭曲。伊人岂无心,耻衒荆山玉。将须凤来仪,朝阳满梧竹。

里閈闲过从,太平之盛事。吾乡多吉人,况与他乡异。

客中端二日,风雨送牢愁。昨岁犹潘母,今年更楚囚。田园荒吉水,妻子老幽州。莫作长生祝,吾心在首丘。

景疏楼上唤蛾眉,君到应先诵此诗。若见孟公投辖饮,莫忘冲雪送君时。

三年不拜先生墓,一滴尤伤此日心。古道曲村犹历历,旧松新桧想森森。周旋未敢遗言坠,阅历空嗟往迹深。愿乞明灵表衷素,早教藜葛返初林。

瑶空露滴秋光冷,冰壶倒浸琅玕影。玉箫声里凤皇飞,一色绿云三万顷。主人高思油然发,六尺桃笙湖水滑。左琴右史恣徜徉,大俎深杯从旷达。幽玄占断乾坤奥,明月清风满怀抱。嗟吾老癖近来增,可许肩舆时直造。

讲劝停西学,番休寓北门。隆儒心不倦,夜夜赐冰盆。

小雨湿清晓,新莺啼早春。年光惊病眼,节物属闲身。巴硖东连楚,嶓山北控秦。远游端可继,敢恨素衣尘。

招提登览处,野客兴偏浓。路入千层翠,窗涵万垒峰。溪声来小院,云影落长松。幸对老僧榻,焚香话苦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