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

高峰南北两浮图,桂隐相看四载余。
休怪出关犹从我,有诗处处得侬居。

作品评述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是宋代张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芝寺是一个避暑胜地,我携带着茶具来到这里,与湖水相互辉映,共同创造了十个绝妙的景观。高峰在南北两岸耸立,桂树静静地相互凝视了四个季节。不要奇怪我远离尘嚣,仍然出关游历,因为我在每一个有诗意的地方都能找到我心灵的归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灵芝寺度过避暑时的情景。诗人带着茶具来到这个僻静的寺庙,与湖水相伴,共同创造了十个美丽的景观。南北两侧的高峰屹立,桂树静谧地凝视着四季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他在每个有诗意的地方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灵芝寺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选择避暑的地方是灵芝寺,这里的环境宜人,让人远离尘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茶具的携带表明诗人追求精神的滋养,他在这个环境中品味茶香,与湖水相对,共同创造了十个绝妙的景观。描绘高峰和桂树是为了突出诗人所处的环境,高峰耸立,桂树静谧,与诗人的内心境界相呼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他认为只要心灵宁静,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

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交融的追求,以及对诗意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宁静与安宁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和诗意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满足,向读者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蜀犀无用苦奔忙,百尺江心如许长。无数鸬鹚巢彻顶,只将险绝作寻常。

蕲春别驾寡交游,独君对君青两眸。我亦杜门嫌俗子,今方下榻得诗流。环溪陈迹几如扫,鄂渚遗文散不收。访旧九京无起日,临风三叹不能休。

乡盛菁莪选,邦崇奠菜仪。涓辰大昕鼓,持节少牢祠。粉衮瞻凝睟,银袍豫摄齐。芼羹纷涧沚,郁齐泛尊彝。璧水回寒影,经槐堕晓枝。幸观三献罢,共荷百朋时。

一官万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鱼浦西。日晚长烟高岸近,天寒积雪远峰低。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闻道慈亲倚门待,到时兰叶正萋萋。

上林花鸟暮春时,上巳陪游乐在兹。此日欣逢临渭赏,昔年空道济汾词。

醉公认得扬州路,堂上平山列酒樽。後日公荣来酩酊,赋诗可但属姚孙。

邂逅交情云水閒,茶瓯香鼎话清閒。他年燕坐千峰上,认取一山山外山。

萱堂处处尽阳春,二月严霜凛独陈。六载侍旁勤奉养,五年居外备艰屯。嗟君不愧曾参孝,愧我殊无考叔纯。齐与楚咻虽众胜,会看至行感苍旻。

浪占虚名不切身,机云世故解磨人。情知老态难遮掩,匣了菱花懒拂尘。

挨晴拶暖,载酒呼朋,夷犹东圃西园。绿萼枝头,两三初破轻寒。平生自甘寂寞,占冷妆、不为人妍。林逋去,问影疏香暗,谁赋其间。空想故山奇事,正烟横岭曲,月浸溪湾。杏错桃讹,那时青子都圆。惟饶梦窗知处,对翠禽、依约神仙。休引角,怕征人、泪落塞边。

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

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

五马浮江一马龙,亡何兵满建康宫。瓜分鼎峙从来事,犹说金陵王气浓。

寒梅吐艳风初应,步辇宣游日渐迟。道荫无涯真绪远,永康寰海茂春祺。

市廛属耳太喧嚣,林薮藏身又寂寥。负郭面溪开小合,个中登览独逍遥。

老羝夜射钱塘潮,天山两乳王气消。秃妖尚压龙虎怪,浮图千尺高岧峣。文山老客智且勇,夜舟拔山山不动。江南石马久不嘶,冢上冬青今已拱。百年父老愤填胸,不知巧手夺天工。青之木,郁葱葱,六綍更树蒲门东。

三殿加餐强自宽,内家日日问平安。大元皇后来相探,特赐丝紬二百单。

晚从履道来归府,街路虽长尹不嫌。马上凉于床上坐,绿槐风透紫蕉衫。

无家可耐异乡何,怪底愁边万感多。今夜雨昏山月暗,泪痕元不减金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