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綦毋潜的《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拼音和注音
zhāo tí cǐ shān dǐng , xià jiè bù xiāng wé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山顶:山的顶端,最高的地方。
相闻: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互通信息;互相通报。
下界:1.人间;对天上而言。2.指阴间,地府。3.下凡。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原诗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