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作品评述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翻译及注释

翻译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注释
⑴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唐时为宰相以下的要职。
⑵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将:指李中丞。
⑶师:军队。
⑷旧业:在家乡的产业。
⑸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⑹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
⑺轻生:不畏死亡。
⑻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
⑼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处去。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鉴赏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创作背景

  《送李中丞之襄州》,又作《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大致为安史之乱平息不久后,刘长卿为李中丞被斥退罢归的不幸遭遇所感而作。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诗词推荐

小来落托复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随兄弟共团圆。羁游不定同云聚,薄宦相萦若网牵。他日吴公如记问,愿将黄绶比青毡。

景衬情

草色裙腰展,冰容水镜开。又还春事破寒来。一夜东风吹绽、后园梅。糯瓮_香酿,熏炉续麝煤。休惊节物暗相催。赢取大家沈醉、探春杯。

景衬情

举头便是长安日,弄袖时飘梦泽风。茂苑久抛飞鸟外,楚台遥在碧云中。

景衬情

江城话别思依依,天远山青入望微。正好楼头共明月,可堪遥对白云飞。

景衬情

霜风漏泄春消息,折破孤芳。野兴彷徨。姑射神仙触处藏。新妆不假施朱粉,雪月交光。欲赠东皇。冷淡龙涎点点香。

景衬情

万里朝天去。见浔阳江上,风引仙舟淮浦。到得玉阶方寸地,历历苍生辛苦。要尽活、江南一路。昼绣归来沾御渥,听邦人、箫鼓迎初度。龟与鹤,亦掀舞。前身定是磻溪吕。笑当时、八十始卜,非熊非虎。试数行年逢革卦,革命正逢汤武。真千载、风云会遇。拟向庐山招五老,诣道山、同

景衬情

盘皇开天露天丑,夜半天星堕天狗。璇枢缺坏奔星斗,轮鸡环兔愁飞走。圣娲巧手炼奇石,飞廉鼓鞲虞渊赤。红丝穿饼补天空,太虚一碧玻璃色。辐旋毂转四极正,高盖九重县水镜。三光不凋河不泄,天上神仙宅金阙。当时坤母亦在旁,下拾残灰补地裂。

景衬情

结茅曾在碧江隈,多病贫身养拙来。雨歇汀洲垂钓去,月当门巷访僧回。静临窗下开琴匣,闷向床头泼酒醅。游宦等闲千里隔,空馀魂梦到渔台。门前烟水似潇湘,放旷优游兴味长。虚阁静眠听远浪,扁舟闲上泛残阳。鹤翘碧藓庭除冷,竹引清风枕簟凉。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景衬情

维皇齐精,翮假于庙。观兴之初,惟以洁告。行承祖宗,恤祀昭孝。诚心有孚,介福斯报。

景衬情

上如跻云下临渊,乱石当道如防贤。遥看一鸟转绝壑,鸟已烟沉吾木末。晚风吹雪作云飞,山中更添一尺泥。岁华如此犹浪走,梅花思人越消瘦。

景衬情

柳陌通云径,琼梳启翠楼。桃花纸薄渍水油。记得年时诗句、为君留。晓绿千层出,春红一半休。门前溪水泛花流。流到西州犹是、故家愁。

景衬情

鸱夷湖上水仙舟,舟中仙人十二楼。桃花春水连天浮,七十二黛吹落天外如青沤。道人谪世三千秋,手把一枝青玉虬。东扶海日红桑椹,海风约在吴王洲。吴王洲前校水战,水犀十万如浮鸥。水声一夜入台沼,麋鹿已无台上游。歌吴歌,舞吴钩,招鸱夷兮狎阳侯。楼船不须到蓬丘,西施郑旦

景衬情

经始西风八月秋,桃花春涨已无忧。横飞洛道虚空度,直放银河自在流。倚岸斜看疑是洞,循坡稳上认为楼。遍物吴蜀今才识,却笑浮桥谩造舟。

景衬情

电光撩眼烂生寒,撒米攒星有是观。但得灯浓任月淡,中天尽好付谁看。

景衬情

屈身必受制,屈志必违仁。受制已则辱,违仁首则屯。身志两不辱,度几德之纯。以此率其性,乾坤一闲人。

景衬情

西南定何方,路远惟迢迢。白鹭带演迆,青居郁岧峣。下有隐君子,内盛外不骄。芳春觉兰馨,穷冬知木乔。无为事独往,车乘方翘翘。

景衬情

巫山一何高,晓雨发黛青。痴儿休作髻鬟看,浪起矛戟生心兵。

景衬情

比似寻芳娇困。不是弓弯拍衮。无物倚春慵,三寸袜痕新紧。羞褪。羞褪。匆匆心情未稳。褪履

景衬情

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九重烟暖折槐芽,自是升平好物华。今日始知春气味,长安虚过四年花。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每到黄昏醉归去,纻衣惹得牡丹香。

景衬情

冯翊当年助匪颁,殊方此日奉宾欢。浅基想对销金帐,生意重寻白玉槃。蚁泛似缘膻足慕,海凝如得毳逃寒。十羊百榼何须辨,试问东风可味酸。

景衬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