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医谕求菊存诗

门前三径在,潇洒傍林塘。
何事惟栽菊,其家本姓黄。
严霜坚晚节,细雨润幽香。
指下谁能及,多收起死方。

作品评述

《黄医谕求菊存诗》是宋代诗人顾逢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门前三径在,潇洒傍林塘。
何事惟栽菊,其家本姓黄。
严霜坚晚节,细雨润幽香。
指下谁能及,多收起死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姓黄的医生养殖菊花的情景。诗人描述了医生家门前的三条小径,环绕在幽静的林塘旁。诗人问到,为什么只有种植菊花这一件事,而且这个家族的人都姓黄。严寒的霜冻锻炼了这些菊花,使其茁壮成长,而细雨滋润则增添了菊花幽香。诗人指着菊花问,有谁能与这些菊花相比,多收起凋谢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菊花的景象,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门前三径在,潇洒傍林塘"通过描绘门前的景色,营造出诗人心灵的宁静感。接着,诗人提到了姓黄的家族的特殊情况,以及他们对菊花的种植。通过这种富有个性的描写,诗人将菊花与姓黄的家族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诗意的层次。

后两句"严霜坚晚节,细雨润幽香。指下谁能及,多收起死方"表现了菊花的坚韧和生命力,它们能够经受住严寒的霜冻,且在细雨中散发出幽香。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思考,他指着菊花问道,有谁能与这些菊花相比,将凋谢的花朵多收起来。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菊花的美丽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之情。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菊花的赞美,诗人使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作者介绍

顾逢,字君际,号梅山,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举进士不第,学诗于周弼,与同时陈泷、汤仲友、高常擅名于理宗端平、淳祐间,有苏臺四妙之称。长于五言,弼称之爲顾五言,自署其居爲五言田家。有诗十卷,已佚。元初辟爲吴郡教谕,卒年七十四。事见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元诗选》癸集甲。 顾逢诗,据《诗渊》等书所录,编爲一卷。按:明《诗渊》辑顾逢诗,似将逢与梅山顾先生视爲二人,诗中并有《顾逢诗集》之题,是否一人已不能明。

诗词推荐

只道潮声落,潮来复有声。何当机事息,暂遣海门平。

吾年七十五,寿命不为促。仕仅五十年,出处粗可录。人生会有尽,自应身就木。寄语亲旧辈,不必为我哭。百年如一梦,吾梦今如觉。亦既了万缘,无殆亦无辱。所欠惟一死,得死今已足。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修行易,断情难。始初分解最艰难。譬无常,破尽难。心开悟,没疑难。觉从前事养家难。学神仙,有甚难。

晓池芳柄褭残馨,褪雨欹风鹭委翎。碧展一奁秋練練,似怜玉色镜中零。

饥来讵堪忍,振履商颂歌。时人不料理,政可著岩阿。喻龟且曳尾,劝公无渡河。一朝失脚去,宁得此婆娑。

寂寞西州路,凄凉渭阳思。敢不酷似舅,苍官实临之。

天河夜未央,漫漫复苍苍。重君远行至,及此明月光。华星映衰柳,暗水入寒塘。客心定何似,馀欢方自长。

疏点空阶雨,长明古殿灯。庐山岑寂夜,我是定中僧。

只锄蔬甲亦妨閒,久与溪云断往还。今日偶来僧却在,共煎茶吃话庐山。

记得高堂同饮散,一杯汤罢分携。绛纱笼影簇行旗。更残银漏急,天淡玉绳低。只恐曲终人不见,歌声且为迟迟。如今车马各东西。画堂携手处,疑梦又疑非。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

颇怪诸生籍奉常,寂寥科目岁年长。只今五桂名犹在,恐有孤桐曲未忘。学校规模新壮丽,江山意气久徊翔。分光肤使青瑶句,收拾风霆唤阿香。

钱塘直出过长洲,质直都无俗太浮。路入余杭昌化境,土风淳朴似闽瓯。

四纪袆衣盛,两朝长乐尊。九州贡甘旨,万乘问晨昏。明辟归元子,嘉谟赉孝孙。群生资后土,难答化光恩。

家在炎州往朔方, ——疾(失姓) 岂知于阗望潇湘。 ——澄(失姓) 曾经陇底复辽阳, ——巨川(失姓)更忆东去采扶桑。 ——皎然楂客三千路未央, ——严伯均 烛龙之地日无光。 ——疾(失姓)将游莽苍穷大荒, ——皎然车辙马足逐周王。 ——严伯均

词谨劝,见在好持修。浮名浮利何日了,劳神劳气几时休。尘世莫淹留。须早悟,三教理玄幽。摆脱恩山祛爱海,得归蓬岛赴瀛洲。只在此心

见说山居好,书楼被翠侵。烧熛汀岛境,月色弟兄吟。犬吠黄椑落,牛归红树深。仍闻多白菌,应许一相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