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释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筹帷幄。
弥勒大士,九十一劫带水拖泥。
凡情圣量,不能划除。
理照觉知,犹存露布。
佛意祖意,如将鱼目作明珠。
大乘小乘,似认橘皮为猛火。

作品评述

偈二首

释慧温

释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筹帷幄。
弥勒大士,九十一劫带水拖泥。
凡情圣量,不能划除。
理照觉知,犹存露布。
佛意祖意,如将鱼目作明珠。
大乘小乘,似认橘皮为猛火。

中文译文:
两首偈诗

释迦老子,坐在高台思考整理政务四十九年。
弥勒大士,带着水泥经历九十一劫时光。
凡情和圣贤的水平标准,无法清除。
理智的照耀和知觉,仍然存在但像露水一样消散。
佛陀的意愿,祖师的心愿,如同把鱼的眼睛当成明珠。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仿佛把橘子皮当成猛烈的火焰。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两首偈诗的形式,通过对佛教的表述,展示了佛教信仰和修行的思想。诗中提到的释迦老子和弥勒大士,都是佛教中重要的神明和佛陀。释迦老子坐在高台思考了四十九年政务,展示了佛教强调的修行和深思熟虑的精神。而弥勒大士则九十一劫带着水泥,象征了佛教中的业障和修行的长久历程。

诗中还提到了凡情圣量不能划除的谜题,表达了佛教中人性的纠结和难以解脱的问题。理照觉知,犹如露水一样消散,意味着对于真理的理解和觉知是一种瞬时的体验,很容易被世俗的束缚所掩盖。

最后,诗中提到佛意祖意,将鱼目作明珠的比喻,强调了佛陀和祖师们的智慧和普照。同时,诗中还用大乘小乘将佛教的两种教派进行对比,把小乘佛教比作把橘子皮当成猛火,暗指小乘佛教的局限性和偏见。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佛教信仰和修行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修行者的思考和困惑,以及佛教智慧的宝贵和意义。

诗词推荐

天弧夜射青麟死,天下诸侯庆牛耳。完璧城边走赵人,击缶台畔闻秦声。池中夜浸一片月,年年草绿春风发。猛将鞬腰取豹韬,牧童扣角来狐窟。

为鱼须处海,为木须在岳。一登君子堂,顿觉心寥廓。右听青女镜,左听宣尼铎。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从来苦清苦,近更加澹薄。讼庭何所有,一只两只鹤。烟霞色拥墙,禾黍香侵郭。严霜与美雨,皆从二天落。苍生苦疮痍,如何尽消削。圣君新雨露,更作谁恩渥。即捉五色笔,密勿

太原西北劲兵处,地直云中控定襄。六月出师平玁狁,九天选将下文昌。车鱼辟士应难得,诗礼临戎亦未妨。缓急羽书须自草,平安烽火镇相望。柳营禀畏将军令,毳幕怀来塞下羗。清啸肯饶刘越石,长缨终係左贤王。关山万里边尘静,亭馆三冬朔雪狂。笛怨梅花新度曲。樽倾竹叶浅飞觞。

雪齿霜毛入书图,食无鱼亦饱於菟。床头鼠辈翻盆盎,自向花间捕乳雏。

独酌独吟谁与共,天为知已月为朋。水边醉卧无人见,席有烟莎枕有肱。

行攀丛桂枝,坐息丛桂影。王孙胡不归,岁晏雪霜冷。

月弦离毕破芳辰,舟子招招数问津。压岸晚阴云著野,蘸渠春色柳随人。烟畴雊雉逢谁叹,风碛惊鸥莫我亲。赐告有程归棹急,赧然归水愧游鳞。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

朱氏西斋万卷书,水门山阔自高疏。我来穿穴非无意,愿向君家作壁鱼。

故人强半随流不,世事新来似弈棋。我老垃心消拍尽,镜中唯有鬓如丝。

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看花思食实,知味少人共。霜降百工休,把酒约宽纵。

延平山水窟,平生涉其粗。距城五十里,岩壑难具模。崔嵬通上界,突兀动地枢。泉石自撞击,钧天恐难如。或若轰雷霆,或若唾珠玑。飞瀑自天下,循涯作清渠。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馀。羽觞激如飞,聊助文字娱。崇山回环合,有洞容入居。觌面卓文笔,仰天真可书。幽花与修竹,揜映

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客路东西莫厌长,七闽原自隔三湘。离人不道俱千里,一夜相思梦两乡。

向国心存了了身,大方无外且同尘。江城早晚重相见,解笑宗雷十八人。

樾馆者,盖即林取材,基颠柘,架茅茨,居不期逸,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及荡者鄙其隘阒,苟事宏湎,乖其宾矣。词曰:紫岩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靃蘼兮荫蒙茏,幽人构馆兮在其中。靃蘼蒙茏兮开樾馆,卧风霄兮坐霞旦。粤有宾兮时戾止,樵苏不爨兮清谈已,永

穷通俱莫问,久远是前程。涉世事多俗,吟诗人较清。论心欠兰友,知已有梅兄。不被虚名缚,江湖得散行。

蛾眉班卷戴花回,遥望君王玉色开。画楯诸班谢茶酒,尻高首下一声雷。

虬枝茜萼。使轻盈态度,香透帘幕。净洗铅华,浓抹胭脂,风前伴我孤酌。诗翁瘦硬□□□,断不被、春风熔铄。有陇间、折赠殷勤,又恐暮笳吹落。寂寞。孤山月夜,玉人万里外,空想前约。雁足书沈,马上弦哀,不尽寒阴砂漠。昭君滴滴红冰泪,但顾影、未忺梳掠。等恁时、环佩归来,

大镇初更帅,嘉宾素见邀。使车无远近,归路更烟霄。稳放骅骝步,高安翡翠巢。御风知有在,去国肯无聊。早忝诸孙末,俱从小隐招。心悬紫云阁,梦断赤城标。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山连玄圃近,水接绛河遥。岂意闻周铎,翻然慕舜韶。皆辞乔木去,远逐断蓬飘。薄俗谁其激,斯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