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河伯

与女[1]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2];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3];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4];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5]。

作品评述

【注释】:
[1]:通“汝”。
[2]:音“罗”。
[3]:音“回”。
[4]:音“护”。
[5]:音“余”。

①女(ru3汝):汝,你。九河:黄河的总名,前人说是黄河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河。
 ②冲风:隧风,大风。横波:聚起波浪,扬波。
 ③骖螭(can1 chi1餐吃):四匹马拉车时两旁的马叫“骖”。螭,《说文解字》:“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日无角曰螭。”据文意当指后者,那么“骖螭”即以螭为骖了。
 ④崑崙:山名,黄河的发源地。今作昆仑。
 ⑤极浦:水边尽头。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
 ⑥灵:神灵,这里指河伯。
 ⑦鼋(yuan2元):大鳖。逐:追随,跟从。文鱼:有斑纹的鲤鱼。
 ⑧渚(zhu3主):水边。《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下注:“水边
亦曰渚。”这里泛指水,“渚”当为押韵。
 ⑨流澌(si1斯):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楚辞·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证。
 ⑩交手:古人将分别,则相执手表示不忍分离。
 ⑾美人:指河伯。南浦:向阳的岸边。
 ⑿邻邻:一本作“鳞鳞”,如鱼鳞般密集排列的样子,媵(ying4硬):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护送陪伴。

【简析】:
本篇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没有礼祀之词,而是河伯与女神相恋的故事,大约是楚人淫祀的特色,以恋歌情歌作为娱神的祭词。

河伯本指黄河之神,至战国时代人们把各水系的河神统称河伯。当时楚国国境未达黄河,所祭的只是河神。

据考本篇可能是记叙河伯与洛水女神前期相恋之事。一是因为洛水在黄河之南,不是远离楚国的其它水系;二是因为洛水女神正是宓妃。宓妃性情放荡,曾与后羿相恋,故有后羿“射夫河伯”,“眇其左目”,河伯上告于天帝请诛后羿之事。

我和你河伯游在九河之上,
大风吹起河面上掀动波浪。
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
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

登上河源昆仑向四处张望,
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
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
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
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

乘着大白鼋鲤鱼跟随身旁,
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
浩浩河水缓缓地往东流淌。

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
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
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赏析】
  河伯即黄河之神,河神是尊贵的地祗,商周以来一直列入祀典的主要对象,而楚国虽一向十分重视祭祀活动,但早先似乎只祭祀楚国境内的江汉等河。《左传·哀公六年》曾记载这么一件事:“(楚)昭王有疾,卜日:‘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章,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榖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可知春秋时代楚昭王因为黄河不在楚国地望之内,所以不肯祭河伯。而据顾观光《七国地理考》、程恩泽《国策地名考》的考证,战国时楚国的势力范围已达到黄河流域的南侧,故陈子展以为这时“楚国王室祭祀河伯,已经不算违犯‘三代命祀,祭不越望’的什么大道理,也就是不违犯他们的先代昭王的遗教了。”(《楚辞直解》)不过,也有学者如姜亮夫认为《庄子·秋水》以及《外篇》诸篇皆言河伯事,“则南楚传河伯之事最丰盛,不得以不祀河为说”(《屈原赋校注》)。总之,不论楚祀河伯起于何时,在屈原的时代,确有此事,当可无疑。

  今人多以为《九歌》各篇中表现人神恋爱的内容颇多,郭沫若认为本篇的内容是“男性的河神和女性的洛神讲恋爱”(《屈原赋今译》),河洛之神相爱虽有来历,但《九歌》的主旨是祭神,是在歌颂天神地祗人鬼,河神是黄河的代表,那么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不可表现其伟大呢?况且,诗的文本中又没有“隐思君兮啡侧”(《湘君》)、“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思公子兮徒离忧”(《山鬼》)之类明白显示相思的言辞可作直接的证据,因此,本诗不妨理解为主祭者随着河神对黄河所做的一番巡礼。

  此诗一开头,就以开阔的视野,通过主祭者的眼睛对黄河(河神)的伟大雄壮进行了描述。大风起兮,波浪翻腾,气势非凡。河神遨游黄河,驾着水车,车顶覆盖着荷叶。驾车的是神异的飞龙,两龙为驾,螭龙为骖,是何等的威赫。

  河伯驾驭龙车,溯流而上,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来到昆仑,登高一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所遗憾的是天色将晚还忘了归去。昆仑虽是作者的故乡(帝高阳的发祥地),但他所怀念的家却是在遥远的河上。看到这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屈原认宗亲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着他的全部作品,贯穿着他对楚国楚君和楚国人民的精诚之爱。他愁思未解时,往往想到故乡(昆仑)。河伯看到故乡后就很悲伤,悲伤之后还是得回到家里(对屈原来说就是郢都)。这种情愫既在《离骚》、《远游》等篇中都有明显的流露,那么在本诗中应是又一次表现。

  那么河伯的家又是怎样呢?是锦鳞披盖的华屋,是雕绘蛟龙的大堂,紫贝堆砌的城阙,朱红涂饰的宫殿。河伯既是河中之神,居于水下本是极自然的。居所如此的华美,却为何还要发问呢?对此,过去一些解说有点勉强,联系上文,也许就不难理解了。

  但内心的矛盾对于有着博大胸怀的河伯来说毕竟是次要的一面,所以接下来仍乘着白色的灵物大鳖,边上跟随着有斑纹的鲤鱼(按: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画中有神人驾龙车,鲤鱼在旁边游动的画面),在河上畅游,看到的是浩荡的黄河之水缓缓而来,这一幕场景显得宏大而深沉。

  最后,当河伯欲再往东行时,他和主祭者握手道别,主祭者送他(按:“美人”在屈赋中多指贤人或所怀念者)到面南的水边分手处。河伯巡视于黄河下游,那波涛滚滚而来,热烈地欢迎河伯的莅临,那成群结队排列成行的鱼儿伴随着河伯,为他护驾。这里的人物关系转换很明确,主祭者告别后,波涛欢迎、鱼儿随从的对象只是河伯。末一个“予”字,不仅点出了主人公,而这样的安排或许也暗示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感情。 (王宏理)

诗词推荐

至今青霄人,犹是门下客。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一生劫劫只长涂,投老山林始定居。梦破灯青窗欲白,犹疑雪店听鸡初。

百里风帆日未中,惠山紫翠忽重重。姑苏城外枫林寺,夜半已过闻晓钟。

萧萧夜来雪,失却登山径。晓望东见闻头,寒花满松顶。

舌本澜翻郭璞书,试今措手验何如。星辰聚处收玄武,江汉潮边避尾闾。山水流形开阖后,阴阳受气混沦初。要参融结玄机破,心眼长教等太虚。

杯水能令重百钧,阿师心法妙通神。维摩正苦众生病,为洗无边热恼尘。

昨夜风前柔橹声,无情南浦绿波生。飞花自带归潮急,残月犹悬宿舸明。泖色晓分娄苑尽,人烟暗杂语溪争。春云倏忽随春梦,难卜灯花问远行。

我本山林人,娱老有日用。时须禽一戏,暇乃笛三弄。言偿作县责,顾敢宝所重。催科未妨拙,防速牙角讼。

閒门绝尘鞅,松栝皆肺肺。言忘见道真,静极闻天籁。野菜宁加糁,山衣或无带。此心苟不欺,贫贱亦何害。

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罢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寄语瞿塘江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

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击揖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龙天浩劫馀弧塔,海岳书生别旧庵。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

平原平等视青州,不佛不仙仍不侯。满树丝萝天富贵,半窗水墨月风流。皆云临济具双眼,且放东坡出一头。劈画尚能千百岁,须臾一笑跨商周。

豆红注白间青蔬,彷佛来从香积厨。异日大官还饱饫,不应忘却在芜蒌。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缓有用有体,事须明眼看。用欲行而宜,体则偏於缓。射审固而发,斯理一以贯。仁静寿可占,巧历那得算。

姜子胸中有至乐,青山白云也不恶。不求作佛不求仙,却笑时人用心错。乐天兜率堕渺茫,徐福神山更辽邈。丈夫天地要同流,俯仰随化吾何求。太虚为体隘九州,不须更述逍遥游。

歊蒸何处避,来入戴颙宅。逍遥脱单绞,放旷抛轻策。 ——皮日休爬搔林下风,偃仰涧中石。 ——皮日休残蝉烟外响,野鹤沙中迹。到此失烦襟,萧然揖禅伯。 ——陆龟蒙藤悬叠霜蜕,桂倚支云锡。 ——陆龟蒙清阴竖毛发,爽气舒筋脉。逐幽随竹书,选胜铺苮席。 ——皮日休鱼跳上紫

山脚草深樵径没,溪头水落石梁高。一川风露无人占,古柳玄蝉处处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