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商丘

河水日夜流,客心多殷忧。
维梢历宋国,结缆登商丘。
汉皇封子弟,周室命诸侯。
摇摇世祀怨,伤古复兼秋。
鸣鸿念极浦,征旅慕前俦。
太息梁王苑,时非牧马游。

作品评述

登商丘

河水日夜流,客心多殷忧。
维梢历宋国,结缆登商丘。
汉皇封子弟,周室命诸侯。
摇摇世祀怨,伤古复兼秋。
鸣鸿念极浦,征旅慕前俦。
太息梁王苑,时非牧马游。

中文译文:

登上商丘

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动,客人的心中多是焦虑。
这次来到宋国,绕过城市,登上商丘。
汉皇封赏贤士之子弟,周王朝赋予各诸侯国邦的任命。
我们沉重地背负着世道的怨愤,痛惜历史的沧桑,宛然又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
清晰的鸿雁的叫声使人无限怀念远方的故乡,我们是出征的将士,崇尚前辈英雄。
不禁感慨地叹息,梁王的华苑,现在不再是牧马游猎的地方。

诗意和赏析:

《登商丘》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诗,以描绘登上商丘的场景和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为主题。

首先,诗人以河水日夜流动来象征着时代的变迁不已,人们在这种变幻之中常常感到不安和焦虑。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登上商丘的经历,以及汉皇封赏子弟、周王朝命令诸侯的背景,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体系。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怨愤和历史的沧桑的感慨,以及对鸿雁声的思念和对前辈英雄的敬仰。最后,诗人提到梁王的苑囿,表示时代已经不再是牧马游猎的时代了,也让人们对历史的繁华和沧桑有所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时代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自己身处的社会状况的感慨。通过对社会和历史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其对时代的思考和对这个时代的不满与忧虑,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无奈和焦虑,寄托了对英雄前辈的敬仰之情,并通过对历史繁华和沧桑的对比,展示了时代的转变和历史的无常。整首诗意迷离而纷繁,给人以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作者介绍

储光羲,兖州人。登开元中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歷监察御史。禄山乱后,坐陷贼贬官。集七十卷,今编诗四卷。 扶风马挺,余之元伯也。舍人诸昆,知己之目,挺充郑乡之赋,予乃贻此诗。

诗词推荐

云山深处望潇湘,岩石沈沈已夕阳。却整舟帆凌浩渺,回看城郭似家乡。挥戈径欲回羲驭,散发今知出吕梁。不是浮休动归兴,对眠犹可借禅床。

老向尘埃度岁华,不堪才拙负州家。天公着意成丰岁,地产无心出异葩。乱翠绡中双晕脸,抹青山外两凝霞。何人欲采莲归去,我有轻舟试一拿。

世人不我与,自契黄龙心。竟复何远近,一瞬万古今。

庐山董凤曾栽杏,凤岭知微亦种桃。怕有人来问前古,涧中不肯放渔舠。

度桥遵野径,夹树启篱门。剥啄传呼疾,周旋色笑温。万金才到几,一棹复过村。却恨侬来独,飘零说在原。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岁来沙上草头迎,岁去梅边雪中送。岁去年来不自由,我亦送迎何所用。人情厌旧只欢新,不道新来老却人。喜为儿孙添一岁,可怜光景转成尘。送君此去信悠哉,不知明日肯得来。宇宙无穷迷道路,追随不见上层台。萧萧便恐逐风散,茫茫尚想随潮回。岁去匆匆不复顾,我犹留此君何处。

重午无人肯访临,竹低沙浅绿连阴。倚松自读离骚坐,一笑得醒江水深。

幼尝习古诗,生平不满百。人生如蜗牛,欲升一丈壁。我幸七尺身,燥土余三尺。目此寸进难,涎尽喙不湿。平生修省心,不啻震{隙阝换虎右}{隙阝换虎右}。晚若蹈虎尾,更甚履愬愬。庶几其可免,宁受冻饥厄。徒步胜安车,亦勿乘下泽。

翠合初疑无路往,停鞭邂逅成清赏。僧炉坐稳纸窗明,细雨忽来山竹响。

高松暑不侵,芭蕉堕新绿。茅亭有高士,清溪时濯足。天风吹葛巾,醉向亭中宿。悠然忘市朝,醒来饭黄犊。

天地同根归一指,先生三四已为多。等闲竖起拳头处,数量如何数得他。

石路无尘竹径开,幽园寻胜独登台。桥边野水通渔路,城上秋山入酒杯。紫闼青云俱未遂,红颜白发递相催。悠悠兰渚动归思,归思临高不易裁。

冒宠已三迁,归朝始二年。囊中贮余俸,园外买闲田。狐兔同三径,蒿莱共一壥。新园聊铲秽,旧屋且扶颠。檐漏移倾瓦,粱欹换蠹椽。平治绕台路,整顿近阶砖。巷狭开容驾,墙低垒过肩。门闾堪驻盖,堂室可铺筵。丹凤楼当后,青龙寺在前。市街尘不到,宫树影相连。省史嫌坊远,豪家

江头杨柳浅於金,泽国余寒春未深。才见桃花能慰眼,便同踯躅母伤心。琼枝璧月自惆怅,山色潮声无古今。閒访阇黎倒戈地,正应汉德有讴吟。

艮上戒舌驷,震初羞指鼋。细观颐内外,口是祸之门。

梅雪渐当时候。访问全无消耗。凭仗小阳春,催取南枝先到。然后。然后。雪月交光同照。

北风破雨初成雪,斋舫篷窗吹纸裂。篮舁触冷访圆庐,得把一杯聊耳热。人生自适待何时,矧君与我皆衰迟。会待晴天暖风日,杖藜同赴北山期。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墙竹生夏阴,风荷留宿露。解衣一盘礴,此岂不足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