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大谷肯于时,飣坐风流特地奇。
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
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
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

作品评述

《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万里。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品尝梨子的情景,并表达了对梨子的赞美和喜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挂冠大谷肯于时,飣坐风流特地奇。
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
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
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品尝梨子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梨子的喜爱和赞美。诗中的“挂冠大谷肯于时”意味着作者在大谷中挂下冠帽,表示他对梨子的珍视和重要性。他坐在那里,享受着梨子带来的美妙感觉,感叹梨子的风流特异之处。

诗中的“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表达了梨子的美味。梨子的香气透过衣物直达骨髓,梨子的清甜口感也能被作者的牙齿所感知。这种描写强调了梨子的独特魅力和美味。

接下来的两句“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表达了作者对梨子的珍视和喜爱。作者将梨子比作琼浆,将品尝梨子的过程比作解甲,强调了梨子对他来说是一种珍贵的享受。他喜欢将梨子捣碎成汁,将梨子的滋味融入自己的身体,好像将梨子的美味融入自己的肌肤一样。

最后两句“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表达了作者对梨子的痴迷。作者表示,即使是在喝醉的状态下,他也会向梨子表示感谢,因为他觉得梨子的美味是无法拒绝的。他甚至觉得,如果有人在他喝醉之前就品尝了梨子,那就太晚了,因为梨子的美味是无法错过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梨子的喜爱和赞美,通过对梨子的品尝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诗词推荐

赤龙应世季冬初,上八开祥霓绕枢。金石宣和韶九奏,乾坤荐寿岳三呼。善邻两使星轺集,拱极千官蕊绶趋。共捧尧钟歌既醉,洋洋朝野正欢娱。

五字谁能摘,一枝犹未攀。始知无价玉,出自有名山。春静烟花秀,夜深风月闲。如何恃高节,垂老住云间。

二年不到宋家东,阿母深居僻巷中。含泪向人羞不语,琵琶弦断倚屏风。日暮迎来香閤中,百年心事一宵同。寒鸡鼓翼纱窗外,已觉恩情逐晓风。

有谁怜我老,贤弟独知心。月夜空相忆,梅花都未吟。愁因失鹤致,贫为买山深。连日勤过记,新篘得共斟。

深深沉沉,心不见心。理亡出没,妙超古今。锦机丝度密无缝,玉澗玉流寒有音。友约寒山拾得子,拍手一笑舒胸襟。

秋声溢耳不堪听,燕坐高斋户半扃。霁月满窗明似昼,梧桐如雨下空庭。

欲写愁肠愧不才,多情练漉已低摧。穷郊二月初离别,独傍寒村嗅野梅。

佛光影中大杜多,八万细行灭尘劳。爱护有情如眼目,胡奴来供滤水囊。手持白拂起清风,奉持所闻佛直指。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

齐女幽忧后,幽时兴咏中。晓寒初饮露,夕燥正含风。翼若裁绡薄,心如鼓橐空。貂冠如见用,清白励王公。

拜拜恩书喜满颜,马蹄遥望斗杓还。从今步步行平地,出得千山与万山。

半年领郡固无劳,一日为心素所操。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已壮闶闳高。理人虽切才常短,薄宦都缘命不遭。从此归耕洛川上,大千江路任风涛。

放蕊争先见菊彫,逐花旋拆天桃夭。若为耐久还柔脆,莫折仙枝本易摇。

昭琴不鼓任亏成,泽畔行吟且独醒。自信荣枯本同辙,谁云得丧有殊形。古今几见桑田变,日月常循昼夜经。去去来来只如此,风前别调不须听。

舟系蓬莱浅水傍,鳌头缩尽海生桑。百川日夜滔滔去,借问人间有底忙。

半空飞雨整还斜,翳日游云散复遮。七字吟情书柿叶,一年心事约梅花。关门人识陶潜室,静坐自疑庞蕴家。纸帐蒲龛方用事,更须何物作生涯。

几夜自听松雪响,西峰道者不曾来。今朝拟得寻幽话,溪路清寒却又回。

秋月冷、秋鹤无声。清禁晓、动皇情。玉笙忽断今何在,不知谁报玉楼成。七星授辔骖鸾种,人不见、恨难平。何以返霓旌。一天风露苦凄清。

谏草诗篇好护持,又吟蜀井竹西时。携将高节堂前去,题作云苍也更奇。

久雨忽晴,天清地宁。寒山抚掌,拾得忻忻。凭麽会得,旱地遭钉。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闲花杂平陆。白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