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故枝。
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作品评述

芳树,翠绿的枝叶繁茂,非常奇特,年轻的时光又来临了。枝叶密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新的住所,含蕴着翠绿色的簇新的幕帐。花朵盛开,红色满布在旧有的树枝上。风吹归来,花朵四处飘舞,阳光从树枝间照射进来,光影交错。容颜艳丽的花朵日复一日地凋零,我却思念着你,可你并不知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芳树本多奇,
年华复在斯。
结翠成新幄,
开红满故枝。
风归花历乱,
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
思君君不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芳树在春日里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以芳树凋谢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故枝”描绘了繁茂的枝叶和盛开的花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芳树的美丽景象。进一步,作者通过描绘芳树的生长和凋谢,抒发了他对光阴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叹。

最后两句“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他以落花的容貌与自己思念的人相联,表示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对远方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无处安放,就如同花朵的凋落被时间所冲刷一样,思念无法传达给对方。

整首诗流畅自然,描绘了芳树的美丽景象和时间的流逝。通过花朵的凋零和作者对思念的表达,抒发了生命的短暂和思念之情。同时,该诗借用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示了唐代诗人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昔日寻师到海涯,手中常袖一青蛇。随身风月长为伴,到处溪山总是家。玉笥岩前曾结草,金华洞里独餐霞。有人问我长生事,默默无言指落花。

天香早折仙桂枝,笔花五彩开凤池。蓬莱之仙直奎璧,近侍九重天咫尺。永乐圣人临御初,鞠躬稽首陈嘉谟。仁宗监国文华殿,左右谋猷共群彦。朕承大宝君万方,相与共理资贤良。倾心写情任旧老,而卿引疾先还乡。五历星霜复相见,霜须萧萧秋满面。是时朝旭光升紫殿明,相对清言良慰

红楼缥缈光风里,熙熙和气欢声。遏云余韵最关情。春山闲淡淡,秋水醉盈盈。老去自怜心尚在,相逢殊慰劳生。纹楸聊复戏同枰。试烦歌一曲,须借酒三行。

我有章贡役,而君亦解舟。飞腾今有路,憔悴不同谋。黄甲昔簿尉,秘书行校讎。同年若同舍,好为话绸缪。

真常应物要方圆。且随缘。行功全。眼正心明,认得化工权。日用无私当直养,浩气满,现胎仙。一时庆会兴无边。透重玄。永绵绵。照彻人间,幻境岂能坚。便约故园堪久计,观八水,玩三川。

当时辛苦学长生,准拟中原看太平。今日醉游心已足,一瓢归去隐青城。

梦谷浮船稳且平,泊登冈顶看茶生。始从官属二三辈,时听春禽一两声。

归去来兮,心空无物,乱山不斗眉峰。夜禅久坐,窗晓日升东。已绝乘槎妄想,沧溪迥、不与河通。维摩室,从教花雨,飞舞下天空。何人,开宴豆,楚羹莼嫩,吴脸盘丰。看一声唉乃,落日收筒。应笑红尘陌上,津亭暮、十里斜风。从今去,青鞋黄帽,分付紫髯翁。

孤拙知心少,平生仅数公。凋零遂无几,迟暮与谁同!琼树世尘外,神山云海中。梦魂宁复接,恸哭向西风。

佛有光明台,蚌胎奚足贵。聊以矜俗人,徒为宝所费。

鼎象亨调戒在颠,或捐常馔美时鲜。鸷形不匿麏投麓,剑影虚张蛟绕船。壮观要还全盛日,图回须似中兴年。掩关雷雹惊春梦,忧国丹心只自怜。

人间那有万株松,莫道名山都未逢。自拄枯藜行不倦,更听斋后几声钟。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平生几两屐,身後五车书。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一片丝罗□□□,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花开无计杜游人,未若栽松远世尘。莫问何年栋梁用,也胜开落总由春。

斫水蕲断流,捻盐宁疗渴。区区守荒学,笼鸟眩樊遏。向来麋鹿姿,只可樵牧活。始其事诵数,魄似穷鬼夺。文字取憎疾,见谓蜩螗聒。回首辈行人,班剑或朝谒。方嗟沈带减,正坐河鱼孽。分无青云上,但有枯策阅。峨峨指顶地,群口免骚屑。醪敷儿为供,蜜脾手亲割。蔽帚非世用,槁梧

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美化犹寂蔑,迅节

玉杵声中舞素娥,西风叶叶自婆娑。一天清气无人管,惟有山楼树影多。

持身非介亦非通,闲处工夫不堕空。石室隐居虽我独,凤冈文社怀人同。道镌一族多名士,惠浃千家有后功。潜德自昭何待发,矧兹大笔诏无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