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三日将晚风雹大作枕上赋此

寒云压初晓,檐溜如飞瀑。
惊雷下檐来,万瓦鸣枯竹。
长髯不敢卧,起视乱双目。
报言此何祥,众宝归我屋。
细大同茧栗,照耀比灯烛。
又如倾水晶,一扫可数斛。
翁速共罗取,富者人所欲。
长髯尔何痴,妄想堪捧腹。
降包注大雨,是岂诵不熟。
都缘春风老,地远孤花木。
瘴裹荔枝林,东皇意宁足,骑龙作清明,云间散珠玉。

作品评述

《清明前三日将晚风雹大作枕上赋此》是宋代郑刚中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云压初晓,檐溜如飞瀑。
惊雷下檐来,万瓦鸣枯竹。
长髯不敢卧,起视乱双目。
报言此何祥,众宝归我屋。
细大同茧栗,照耀比灯烛。
又如倾水晶,一扫可数斛。
翁速共罗取,富者人所欲。
长髯尔何痴,妄想堪捧腹。
降包注大雨,是岂诵不熟。
都缘春风老,地远孤花木。
瘴裹荔枝林,东皇意宁足,
骑龙作清明,云间散珠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清明前三天的天气情景。在清晨刚刚破晓的时候,寒云低垂,檐下的冰雹如同飞瀑般冲刷着。惊雷震动着檐下,像万颗瓦片在鸣叫,竹子也因为雷声而摇曳。面对这样的天气,诗人郑刚中不敢躺下来休息,只能起身观望,双眼迷乱不清。他心中疑惑这样的天象预示着什么吉祥之事,让众多宝物归于他的房屋。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冰雹的特点,将其形容为细小的珍珠和大如茧子的栗子,照耀的光芒可以与灯烛相比。冰雹又如同倾泻的水晶,一下子就能堆积成数斛的量。诗人希望能够快速地将这些宝贝捡拾收集起来,因为富人们都渴望拥有这些财富。然而,长髯的诗人却在幻想着这些场景,不自量力地想象着自己捧腹大笑。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大雨的景象。雨水如注,洒落在地面上,这与先前的预言并不熟悉。这种气候的变化都是因为春风终老,大地遥远,孤花孤木无人照料。这里描绘了一个偏远地方的景象,郑刚中将之比喻为瘴疠所笼罩的荔枝林,而东皇(指东方神话中的上帝)的意愿似乎不足以满足这里的情况。最后,诗人骑着龙,以清明的意义在云间散落着珍贵的珠玉。

这首诗词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清明前三天的气候变化,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富有诗意的景象。它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对于命运和财富的思考,以及对于大自然非人力所能掌控的敬畏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清明前三日的天气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奇,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思考和情感。

作者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踏月清诗骨,露华夜已深。树摇知鸟宿,波静觉鱼沉。报国惭无术,思亲空有心。踌躇谁与语,唧唧乱蛩吟。

贪山上水楼,一望一层秋。幽抱发朗咏,惊飞双白鸥。斯文今寂寞,诸老旧风流。渔者亦乐此,扣舷清夜游。

建业孙公子,文如李谪仙。江头看明月,醉枕酒瓶眠。

暖入纱巾淡淡风,倚楼客思话无穷。前山倒影摇春水,野火飞烟入暮空。无数舟人相尔汝,一群沙鸟自西东。江流不碍钟声度,和雨收来八句中。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士处宴安日,咸歆节谊名。范阳徒尔怵,河朔莽然平。仅识浅利害,恶知真重轻。开禧忠义传,吾得扈农卿。

嗟末法,恶时世,心若利刀称善慧。却来林下闹喧天,反谤初师全不是。

雨过山毛净,潮生水面平。群鸦团晚色,一鹊发秋声。所至好为客,其容宽作程。吾痴愁不了,愁亦太痴生。

晓带鸡星出,春从鸟道餐。雾漫旗彩坏,霜落剑花寒。天险今虽在,人谋昔所难。临关能虎视,一亮亢曹瞒。

乾坤气连会贞元,皓月腾空息瘅烟。北阙星驰新诰命,南郊春转旧山川。存诚乃可必事帝,保国无如是畏天。光觐紫宸归化锦,山河带砺保千年。

当筵女儿歌竹枝,一声三叠客忘归。万里桥边有船到,绣罗衣服生光辉。

禅门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在剡山。何时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

谁云渔父是愚翁。一叶浮家万虑空。轻破浪,细迎风。睡起蓬窗日正中。

波平如砥小舟轻。托得纶竿寄此身。忘世恋,乐平生。不识公侯有姓

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晚山一半被云遮。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曲屏间深幌小窗纱。翠沾眉上柳,红_脸边花。

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请看京与洛,谁在旧香闺。

为花问月,谁把金瑰屑。犹有残英剩蕊,秋向老、香逾冽。且莫都攀折,有个人愁绝。纵使姮娥念旧,星星鬓、如何说。

昉见岁律更,不觉春醉厌。都来九十日,多被风雨占。鸣鸠肯停唤,谁测阴晴验。欲问陌上花,花枝无绝艳。东风吹柳烟,羃绿波潋滟。客子痴不归,挂壁羞琴剑。独有游山盟,未能得断念。夜饮叹百拙,饤坐果肴欠。

四窗灭尽读书灯,窗外唯闻步铎声。辜负江山好明月,闲来此地趁虚名。

去去忘回远,行行迫腊天。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客路虽经至,归涂尚过千。家山在台岳,南望几悠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