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弟章

仁民爱物本亲亲,有子当年见亦真。
第一注中明体用,洗空千载说经人。

作品评述

诗词:《论语·孝弟章》
朝代:宋代
作者:陈普

中文译文:
仁慈对待人民,热爱万物是本性,
有儿女的人应该亲近他们,亲情是真实的。
第一注中明确地阐述了体用之道,
洗净了千载的尘埃,向人们解说经书。

诗意:
这首诗词以《论语》中的孝弟章为题材,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了仁慈和亲情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待万物的热爱。诗人还提到了第一注中明确阐述的体用之道,表达了对于经书的重视和对于传承知识的责任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价值观念。诗中的"仁民爱物"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子当年见亦真"表达了亲情的真实和持久性,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下一代的关怀。"第一注中明体用"强调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经书解读的认真态度。"洗空千载说经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于知识传承的责任感。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表达方式,凝练地传达了孝弟的精神和价值观,同时也凸显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它提醒人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尊重和爱护自然万物,以及对于学术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整体上,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展示了孝悌之道的内涵,启发人们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推荐

汉廷簪绂簉金张,初服逡巡返士乡。勇退能为疏傅去,过刚似胜次公狂。庭梧陨叶元非死,秋燕辞巢不待凉。玩物察时远宋咎,不须空热九回肠。

江上初收雨,云头尚恋山。归帆巡古岸,晴草守沧湾。

塔耸层峰后,碑镌巨石新。不知将一句,分付与何人。静坐云生衲,空山月照真。后徒游礼者,犹认指迷津。

饱食日□□。□上危亭。东风昨夜入□□。□□雪晴云□□,□遍银屏。回首叹劳生。□鼎相承。皇恩早晚□□□。□□陂边垂钓手,不负幽情。

出海新蟾玉半钩,风翻荷荡起栖鸥。女郎定有穿针约,偷看明河记立秋。

六文开玉篆,八体曜银书。飞毫列锦绣,拂素起龙鱼。凤举崩云绝,鸾惊游雾疏。别有临池草,恩沾垂露馀。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共极堂中听雨楼,谁知华扁有源流。追攀应物并和仲,友爱全真与子由。老监情尤种冢嗣,放翁语亦本前修。文忠百世之标准,更向韦苏以上求。

三女史无载,于何永其名。坡传妃子逝,村记昭君生。和戎与走蜀,为恨两莫平。尔兮亦胡为,崇冈屹如城。

路出丰夺县,篮舆了夕阳。何人共列坐,胜事忆流觞。帝里衣冠近,家山念虑长。殷勤楼下水。今夜到吾乡。

浮家重过水晶宫。五年中。事何穷。无恙山溪,鬟影落青铜。欲向旧游寻旧事,云散彩,水流东。苔花向我似情钟。舞霜风。雪蒙蒙。应怪史君,颜鬓便衰翁。赖是寻芳无素约,端不恨,绿阴重。

一岁不复居,一日安足惜。人心畏增年,对酒语终夕。夜长书室幽,灯烛明照席。盘飧杂梁楚,羊炙错鱼腊。庖人馔鸡兔,家味宛如昔。有怀岐山下,展转不能释。念同去闾里,此节三已失。初来寄荆渚,鱼雁贱宜客。楚人重岁时,爆竹鸣磔磔。新春始涉五,田冻未生麦。相携历唐许,花柳

先将荼醾薰酒,却採枸杞烹茶。子谓人非土木,贤知吾岂匏瓜。

休卧元龙百尺楼。眼高照破古今愁。若不擎天为八柱,且学鸱夷,归泛五湖舟。万里西南天一角,骑气乘风,也作等闲游。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

沈沈敞幽轩,耸耸列寒柏。清音纳窗户,爽气逼枕席。主人重端劲,坐若对佳客。时复下抚摩,破藓交履迹。此意乃如是,来者当爱惜。大厦须良材,相期早千尺。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不有行人至,安知与郡通。高楼虽窈窕,古树已溟蒙。今日劳君问,衡门一老翁。

列趋传鬨避轺车,天角横参帐饮馀。即日前驱催负弩,几旬论报罢移书。赐山故冶流钱外。烧栈新邮转粟初。使选愈华身尚远,喜荣嗟滞两何如。

团团宝华岩,重重荫珍木。归来得商鼎,试鬻溪边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