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曹彦约的《薛端明挽章三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zhǐ jīn yán shí wàng , níng rěn tài shān tu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泰山:(名)①山名,在山东。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北斗|重于~|有眼不识~。②岳父的别称。
岩石:1.由一种或通常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固结或不固结的矿物体,其一部分是生物成因的(如煤),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构成地壳的很大一部分。2.高大的石块;大石块。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原诗
客本何为者,逢公幕府开。
兵间虽有志,度外本非才。
流水音何在,高风首屡回。
只今岩石望,宁忍泰山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