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京尘睬目厌黄埃,萧飒风棂听雨来。
心似芭蕉半憔悴,喜闻蛰户一声雷。

作品评述

《喜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洪。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京尘扫目厌黄尘,
萧飒风声听雨临。
心情犹如芭蕉叶,
喜闻蛰居一声雷。

诗词的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期盼已久的雨后景象。诗人厌倦了京城的尘埃,渴望清新的雨水洗涤大地。他倾听着风声,期待雨水的到来。此时,他的内心犹如芭蕉叶般凄凉而憔悴,但当他听到一声雷鸣,他感到非常欣喜。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尘埃、风声和雨水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雨的期盼和喜悦之情。诗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扫目厌黄尘、萧飒风声和喜闻蛰居一声雷等。这些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焦躁与期待。诗人将自己的心情比作半枯萎的芭蕉叶,表达了他的疲惫和无奈。然而,当他听到雷声时,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显示出他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机的渴望。

这首诗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自然现象对人们情感的影响。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它提醒着人们珍惜自然的恩赐,同时也让人们思考生命中喜悦与渴望的价值。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秋风始摇落,秋水正澄鲜。飞眺牵牛渚,激赏镂鲸川。岸珠沦晓魄,池灰敛曙烟。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构天。云光波处动,日影浪中悬。惊鸿絓蒲弋,游鲤入庄筌。萍叶疑江上,菱花似镜前。长林代轻幄,细草即芳筵。文峰开翠潋,笔海控清涟。不挹兰樽圣,空仰桂舟仙。

水淹榆荚半堆墙,细雨生寒润袷裳。芳草远迷楼外眼,飞花空断客边肠。风帘静罥余春絮,烟篆微销过午香。睡起不知庭院晚,阴阴高柳映残阳。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水自湖心一派分,高低晚望稻垂云。侵鱼争畔人如鬼,莫向祠前听祭文。

白首几人能到家,暮云残月隔三巴。巴江不是无皈路,何事年年怨□□。

桑叶初黄梨叶红,伊川落日尽无风。汉储何假终南客,甪里先生在谷中。

先生亡不朽,太华合为碑。至道虽无迹,玄言尚有时。乱飞云似觅,不食鹤应悲。独绕空坛下,山风动紫芝。

宿莽湘累怨,幽兰楚俗谣。紫屏空自老,翠被岂能招。欲就苍梧诉,愁迷澧浦遥。哀猿羌昼晦,悲鴃众芳凋。红壁丹砂板,琼钩翡翠翘。如何搴香灶,江上独无憀。

城北城南尽水乡,红薇径外是回塘。千家晓阁纱窗拓,二月东风蕙草香。

顶戴阿弥,不假花冠之累累。肩披藕丝,不必璎珞之垂垂。孤然不倚,俨然若思。我於一十九类三十二应身中次第观之,而无如是抱膝安闲大自在之风规。

高才本出朝廷右,能事空推德业馀。每见便闻曹植句,至今传宝魏华书。济南名士新凋丧,剑外生祠已洁除。欲寄西风两行泪,依然乔木郑公庐。

极目平淮渺莽间,翠峦特地起烟鬟。要渠天下无双手,题作东南第一山。

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伫属深祥起,方期庶绩凝。虔诚资宇内,务本勖黎蒸。灵心昭备享,率土洽休征。

缭绕千重雨後凉,月含秋色上东方。风催络纾归金井,月转檀栾荫画堂。游目骋怀佳兴发,感时抚事壮心伤。归来枕簟清无梦,卧看明星到未央。

西望郑先生,焚修在杳冥。几番松骨朽,未换鬓根青。石阙凉调瑟,秋坛夜拜星。俗人应抚掌,闲处诵黄庭。

大道无形,难言难说,世人不晓其根。不凭清净,数墨强寻文。若是只凭经典,世间有、多少能人。都成道,九天之上,塞满玉皇庭。何须开辩利,休穷周易,罢讲黄庭。真清真净,心上要无尘。自有神仙提契,恁时节、得赴玄门。幽微处,逍遥快乐,终日罗哩*。

多少门人迹已空,后生久矣失遗风。圣贤立教无今古,时有污隆道不穷。

垂杨正好移舟看,轻舸何妨出沐迟。叠嶂双溪虽未历,白云芳草已相知。

平生孤愤自潸然,不作春蚕但食眠。干禄有心羞枉道,无田虚日望丰年。每将浩叹期黄卷,已许多忧竞白颠。旧笑古人轻独往,近来还自忆林泉。

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