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麦二首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

作品评述

《蚕麦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贫困和身体的不适,但他并不在意他人的指责和嘲笑。他通过描述蚕麦的生长过程,抒发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尽管自己身处困境,他仍然努力工作,为社区作出贡献。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句"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贫病之苦,但他并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坚定地相信命运会关照自己。

接下来的两句"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以蚕麦的生长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劳动的重视和希望。蚕眠报冬裘具,指的是蚕茧的产出将来可以织成冬天的衣物;麦熟供汤饼新,指的是麦子成熟后可以制作出新鲜的食物。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则描绘了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为社区作出贡献的精神。作者清晨采摘桑叶,脚上还沾着露水;傍晚收割庄稼,身上沾满了尘土。家家辛勤劳作,作者却愿意借钱帮助邻居。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劳动和互助精神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贫病的境遇以及对蚕麦生长和劳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赞美了劳动和互助的精神。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拂曙驱飞传,初晴带晓凉。雾敛长安树,云归仙帝乡。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谢王公,令身脱,田耕出祥光。然省悟,汞内结铅霜。识尘缘恩爱,须当、念断情忘。猿退,乎者也,从此便潜藏。臧。堪可用,分修葺,玉洞金房。通得玄妙,知味闻香。日逍遥豁畅,申处、同话琅琅。辰好,端午正,玉性自然芳。

红云蒨雾笼金阙。圣运叶、星虹佳节。紫禁晓风馥天香,奏九韶、帝心悦。瑶阶万岁蟠桃结。睿算永、壶天风月。日观几时六龙来,金缕玉牒告功业。

子产存郑校,僖公修泮宫。彼皆在其位,夫岂难为功。是邦学政久坠地,过者千百但吁忾。有美君子逢掖生,无位乃能行其志。手披荆榛植栋宇,春秋祠事廼有所。衮章巍巍耀城阙,黉舍煌煌列笾俎。尔来几及一星周,欲绪前功谁与主。治中别驾我辈人,惟君复能赞其成。大厦聿新来众隽,

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嫩绿轻悬似缀旒,路人遥见隔宫楼。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处处轻阴可惆怅,后人攀处古人栽。

八十仍当过二时,加餐安寝岂前知。晨梳脱发虽无数,社瓮新醅已有期。偶为买花经废圃,时因蹋藕下清池。尚余一事终关念,安得儿孙少别离。

昔贤久矣埋黄土,独有清风翳环堵。曾将一束奠生刍,今与游人闹歌舞。

妙誉驰场屋,家风在搢绅使华推厚德,卿月上通津。齿德时方重,山丘迹已陈。长年先友泪,怀感独沾巾。

合欢双树阿那,时有清禽好声。遮莫云阴昼晦,由来昏晓分明。

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野外初凉冷,征衫亦未重。檀栾溪上竹,勃窣道边榕。秋意撩人切,岚光泼眼浓。更寻天竺寺,却忆此高峰。

失身红尘里,世路转愁深。不汲寒泉井,何由清我心。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龙蛇隐大泽,糜鹿游丰草。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我无腾化术,必

朅去天台居,邑有万户酒。一出尝十家,已觉醉屡肘。留连多好事,方圆烦饤斗。约趁黄昏归,不知月挂柳。

世事龊龊饥寒语,恩怨嘈然相尔汝。蝇营狗苟端可怜,不见秋风黄鹄举。君看三山夜降神,钟成人杰超不群。堂堂劲气薄霄汉,藐视四海岂无人。箪瓢陋巷谁知己,自足一樽钓秋水。谁使文星射紫微,天书遂敕川龙起。笑来南国开绛帐,议论清明森万象。已令炉锤无顽金,九万却抟羊角上。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日色间。何事玉郎搜藻思,忽将琼韵扣柴关。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