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作品评述

《猫》是元代诗人唐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猫的生活情趣和与主人的亲密关系。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猫儿太有情,觅得一只小狸,它们之间亲密无间,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只有一个乌蝉点缀着唇边,嘴角上的白色点缀如同一颗小珠。牡丹架上,它们暖暖地睡眠,享受春天的白昼。在清晨的阳光下,薄荷的香气弥漫,仿佛使人陶醉。它们常常用前爪轻轻地擦拭嘴巴,洗脸的动作频繁而有趣。当它们想要引起注意时,它们会自己叫出自己的名字。它们非常喜欢在窗户下引人注目。即便是溪水里的鱼儿,也不愿意每天都买它们,因为它们买到了一间安静的书斋,夜晚是如此宁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猫的喜爱和对它们生活的观察。诗中的猫儿被描绘为情感丰富的动物,与人类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它们在牡丹架上温暖地休息,享受春天的美好。薄荷香气的描述使人感受到了宁静和愉悦。诗人通过描述猫儿洗脸、自我叫名等行为,展现了它们的聪明和可爱之处。最后,诗人通过比喻溪鱼不愿买猫儿,来表达猫儿在书斋中的平静和安宁,暗示了诗人自己在书斋中得到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猫儿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特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猫儿的可爱和与主人的亲密关系。这首诗展现了元代诗歌对自然生活的关注和对动物情感的赞美,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受。

作者介绍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唐珙的年代考证

  《全唐诗》“无考”类诗人中收录一首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原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泰斗程千帆先生一仍其例,以唐温如为唐末人,并著《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一文。此说遭到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反对,其1987年所作《〈全唐诗〉误收的一首七绝——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一文即专论此事,考订唐温如为元末明初人,资料极为翔实,其云:

  按,唐温如此诗,不见于唐、宋人有关载籍中,连素有淹博之誉的宋人洪迈撰集的《唐人万首绝句》进御本及赵宦光、黄习远的编定本中也没有此诗,自唐至清诸家唐诗选本也未予选录。唯一例外的是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选入此作,见该书卷三十四。最早收录唐氏此诗的是元人赖良编撰的《大雅集》,题为《过洞庭》,唐珙作。在作者小传中介绍,珙字温如,会稽人。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赖良字善卿,浙江天台人,“是集皆录元末之诗”,“其去取亦颇精审”,“故不失为善本”。《大雅集》前有元至正辛丑一三六一年杨维桢序,称其“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可知《大雅集》所录诸家,皆为编集者同时代人,又有乡里之谊,所收作品亦当可靠。钱谦益《列朝诗集》甲前集十一收入唐珙《过洞庭》及《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据《列朝诗集》编辑体例,甲前集所收的多为“明世之逸民”,可知唐珙也是自元入明的诗人。《古今图书集成·方舆编·山川典》第二百九十八卷“洞庭湖部”收录唐珙《过洞庭》诗,亦置于元人之列。

  因此,唐珙(字温如)为元末明初诗人已确定无疑。又此卷中唐珙自题籍里为“雷门”,雷门即古代会稽城门,如《会稽记》记云:“雷门上有大鼓,围二丈八尺,声闻洛阳。”《湘州记》亦云:“泉陵山有大石鼓。昔有神鹤飞入会稽雷门中,鼓因大鸣。”又《太平寰宇记》“台州白鹤山”条:“昔有白鹤飞入会稽石鼓,俗传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太平御览》:“昔有白鹤飞入会稽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故名。”则唐珙其人其里可知。

唐珙的著述

  元代诗人唐珙生平无记载,仅知“珙豪于诗”。他父亲唐珏是南宋义士,曾于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亵渎,直至朱元璋方重修宋陵安葬。虽是元代人,唐珙也应受其父教,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

  唐珙仅有八首诗记载下来。

  《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可见喜欢兰草。

  《猫》,“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可见喜欢猫。

  《澄碧堂》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可见沉迷于禅宗。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懂得画画。

  《赵文敏书洛神赋》,“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痴迷书法。

  《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因何醉呢?

  《韩左军马图卷》,“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复国梦吗?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一生竟短。

  唐珙是没有传记的,于《全唐诗》误收后更流传为“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而八首诗后,已然栩栩如生。

  又“澄碧堂” ,南宋皇宫有此堂;“海岳”,北宋米芾号“海岳外史”;“文敏”系南宋赵孟頫谥号;“王逸老”是南宋书法家;而青草湖中“湘君白发”,应是学自其父词“‘斑竹’临江首重回”中之典故,追思故国也。盖追思之人也。

  南宋遗民,无谓志远,无缘仕途愁忧,兰、猫、禅、画、书,一醉,一梦,一生,然却正因如此,他不沾半点功名,竟成一境界之诗——不曾“人生”过,惟曾“人格”过。

  关羽,是“千里行”后的英雄;唐僧,是“取真经”后的圣僧。而他,是“不入世”的诗人,是“一直”着的诗人,是永恒。

诗词推荐

六曲栏干院宇深,影连苔色昼沉沉。已将虚实论因果,尤称风流写醉吟。梦短不禁帘外雨,愁多常怯槛边阴。可怜今古无穷恨,卷在凋零如寸心。

闲适

至人阅世若云浮,来本无心去莫留。应诏子微聊一出,如龙柱史复西游。遍舟绿水霜天晓,夹岸丹枫泽国秋。遥想御香清醮罢,仙鸾飞绕玉华楼。

闲适

宇宙皇图远,山川霸气收。唯余汉时月,犹照越台秋。天迥明城树,云空敛海楼。清光对尊酒,莫作古今愁。

闲适

春郊二月浴蚕时,傍岸溪流可染衣。谷转城深惊柳暗,地寒春早见花稀。三年厌应西烽争,千里重随北鸟飞。若问前筹惭潦倒,欲辞虎帐访渔矶。

闲适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闲适

发气消磨消铁衣,夜看太白刘华辉。旧时麾下谁相间,半去封侯半不归。

闲适

日车未访到仙宫,日脚将西又转蓬。莫怪登山能草草,祗缘行李自匆匆。玉棺已去人何在,石鼎虽存味早空。休羡古来名与迹,几多丘壑在胸中。

闲适

大瓠秋成实,垂垂挂旧林。剖坚容五石,济急直千金。瓢饮希贤乐,匏尊共客斟。许由嫌汝聒,掷去是何心。

闲适

陇头无驿奚为朵。岩前有折宜来堕。风急雪云溪。诗清满意携。竹炉良夜饮。饮竟煎僧茗。梅以句深长。得花情未忘。

闲适

寒风薄絮衣,落木纷骚屑。江红有断霞,山碧无留雪。隔水一声鸡,悠悠送残月。

闲适

风摇荡,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闲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闲适

寂寂山水郡,依依今古名。斯人同化尽,系缆旧台倾。汀树烟中没,寒禽沙际鸣。无人坐垂钓,永念彼平生。

闲适

不觉离家已五千,仍将衰病入泷船。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气昏昏水拍天。

闲适

从俗鲜所得,九牛中一毛。强牵麋鹿性,要学豹龙韬。野服颜常好,晴窗首自蚤。向来误应聘,尘土污吾袍。

闲适

灌溉工兴古洞荒,洞门□蔽碧池傍。□□□□□□□,□□波□□□霜。□□□□□□□,□窗□月□寒光。□□□□□□□,□□□□代是□。

闲适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闲适

东南屏翰耸崔巍,一柄芙蓉顶上栽。四面水光随地绕,万层峰色倚天开。当头红日迟迟转,俯首青云得得来。到此乾坤无障碍,遥从瀛海看蓬莱。

闲适

天涯缘事了,又造石霜微。不以千峰险,唯将独影归。有为嫌假佛,无境是真机。到后流沙锡,何时更有飞。

闲适

陆郎好古心不俗,雅似王郎爱修竹。绿阴清昼坐焚香,想见人琴两如玉。尺书招我我未暇,兴发从君醉醽醁。秋风满院木樨繁,明月飞来花底宿。

闲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