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作品评述

【注释】:
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 》,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无所不有。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吧,所以“代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词题“代人赋 ”,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 ”,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 ”,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 ,所以在“ 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 ,作者更是应用自如。“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温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温柔”。但是,细柳新蒲为谁绿”呢?无限“温柔”为谁存在呢?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温柔 ”的“柳塘新绿”之景,也同样,只能使“ 一片愁”增浓。“温浓”之前着一“却”字,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接下来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紧承上文的“一片愁 ”,是假设 ,是愿望同时也是深沉的感叹。
这“眼底”的“离恨”,联系上文,又是“一片愁”之原因的展现 。“不信人间有白头 ”,是以“眼底无离恨?为条件的,现在既是“眼底”充满了“离恨”的那末“人间”就只能“有白头”了。这是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离恨使人“白头 ”。这两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 ”。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眼底”真的“无离恨”,“人间”永远无“白头”。
上阕四句,作者以正反两种手法,也主人公的愁思,细品味感情尚未至高潮,但已是郁积心中,只待一发。
过片以下 ,愁思进入另一层次 ,即由概括地说“一片愁 ”,变为通过具体行为来写“ 相思”之情,深化“一片愁 ”。“肠已断 ,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是一个行为,极写女主人公离别之恨、相思之深。这将上片积情一、引喷发,悲情顿上一层。离恨相思,她内在的是柔肠已经寸断,外表则是盈盈粉泪难收,“重上小红楼”。“小红楼”,当是她与自己心上人曾经共同地方。今天“重上 ”这“小红楼”,恐怕是为的要重温昔日携手并肩、恩恩爱爱的欢乐,幻想着心上人可能仍在楼上。真是“离别肠应断,相思骨合销 ”(陈后主《寄碧玉诗 》)。这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多么缠绵悱恻,多么凄楚动人啊!结尾的“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的痴情。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正如欧阳修在《踏莎行》中所说的那样:“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明知凭栏无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阑干而远望。其痴情若此,令人感叹!以“频倚阑干不自由”这句作结 ,实有“神馀言外”之妙。
下阕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几个典型行为,通过“难收”“重上”“情知”频倚”等词,准确地描写了,主人公痴情中身不由已的样子,其内心的思愁也不言自显。
这阕词虽然是“代人赋 ”,但在封建社会里,思妇是普遍存在的,思妇诗颇多亦有深厚的传统,因此稼轩写主人公之苦闷愁思能感同身受,写来其情不虚,其意不隔,“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许昂霄《词综偶评》)。我们大胆假想,也极有可能是以“代人赋”为障眼法,借以自写情怀 ,如李义山之《代赠》、苏东坡之《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之类。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暂击金狨陪法从,长骑秧马杂耕夫。今红琥珀来村店,昔紫驼峰出御厨。阙里尚延瞽师冕,法筵谁起躄浮图。莫欺残秃毛锥子,几度曾将敕尾涂。

鹧鸪天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鹧鸪天

五陵三辅少年场,往事欢娱总不伤。阅世莺花见兴废,随时蜂蝶有炎凉。原尝馆寂生春草,田窦门荒掩夕阳。汉殿唐宫亦如此,由来天道本茫茫。

鹧鸪天

贫者欲无寿,富婴愿期颐。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问齿未逾壮,问家素不赀。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南邻九十老,带索如荣期。

鹧鸪天

悬象西颓。虞渊纳景。嘉乐未晞。严驾已整。行矣征人。身乖路永。飞骖顾怀。华蝉引领。遗思北京。结辔台省。

鹧鸪天

幸有安居暂寄包,拙如鸠不费营巢。日长有井供茶课,客至移床荫树梢。无事莫将吟思搅,尽间且把旧书抄。心知守道惟玄默,不用援毫赋解嘲。

鹧鸪天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鹧鸪天

绿阴满门春已还,黄鹂门外犹绵蛮。萧萧冷官无一事,高斋搔首兀痴顽。睡魔袭我意萧散,直来眉睫扬神奸。须臾爽气溷尘俗,双眸瞑眩那能{左间右见}。弥明未断口头句,鼻息如寄雷车间。梦魂恍恍何所适,飘飘寥廓辞跻攀。松风拂足云生腋,深穷月窟超人寰。更寻织女支机石,天河西户

鹧鸪天

先君无恙日,居士得游从。酒醆花前月,茶瓯石上松。有时连款段,胜概每从容。指点佳城处,相闻道院钟。

鹧鸪天

六代俄然又一唐,青山坐阅几兴亡。心知江左非王业,口说中原是帝乡。落日有时登北固,春风吹梦过钱塘。荆坟桧宅依然在,留与乌衣话短长。

鹧鸪天

昔日青门喜种瓜,尚遗种子在天涯。如今落在刘郎手,刘邵原来自一家。

鹧鸪天

四民不相夺,事业勤且专。所适既多歧,乃为异物迁。初心转错乱,故步成跰跹。一纵不可收,有如解缆船。而况佛之徒,辞家童其颠。耕杼两不知,萧条香火缘。胡为反自弃,舍已芸人田。笔墨残昼永,词章夺春妍。持此谒豪贵,往往求知怜。大事殊未明,口张鼻撩天。不见汤休辈,才名

鹧鸪天

重见发更白,羁栖偕在行。余嗟遽如许,子亦可怜生。不粒书新券,霜蔬煮破铛。诗成莫浪出,或取世儒轻。

鹧鸪天

图谋已就乐时间,晓向田园喜脱冠。心志不灰犹有策,星长还在尚无桓。朝阳鸣凤身轻暖,赴壑刚蛇齿健寒。俯表珍藏传不朽,每於清士敬持看。

鹧鸪天

儒学当年究指归,服劳王事不言疲。遥知今日张京尹,不瑕闺房画妇眉。

鹧鸪天

秋香岩下著尊罍。小徘徊。莫停杯。来岁花时,相望两悠哉。看取修眉萦度曲,真个泪,界香腮。船头击鼓片帆开。晓风吹。首应回。景物撩人,诗思不胜催。会有江山凄惋句,凭过雁,寄侬来。

鹧鸪天

早种青蒲已满沟,暮栽黄菊亦成丘。不辞西日射牛背,尚胜北风吹马头。新雨客疏尘锁几,故山秋淡树藏楼。艰难终竟乡情耐,准拟行窝处处留。

鹧鸪天

掣电光阴不可追,回头四十九年非。万缘勘破姑随顺,至道精探识指归。感慨未有忘世虑,因循深恐悮时机。寒窗细话经纶策,来岁昕迁为发挥。

鹧鸪天

随牒相逢瘴海边,经从不为小留连。蓝田昼短子姑去,彭泽春浓我欲眠。近境曾无携具日,殊乡却有对床缘。天知道大话长意,借我黄花节以前。

鹧鸪天

北固山前波浪远。铁瓮城头,画角残声短。促酒溅金催小宴。灯摇蜡焰香风软。落日烟霞晴满眼。欲仗丹青,巧笔彤牙管。解写伊川山色浅。谁能画得江天晚。

鹧鸪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