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充出游三首

剩欲登临强作欢,衣冠未动意先阑。
从今泉石非吾事,只借君诗细细看。

作品评述

《和黄充出游三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首诗共有三首,描述了与黄充一同出游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诗。

中文译文:
剩下的愿望登上山峰,忍不住欢乐地创作。衣冠整齐,心意早已迫不及待。从今以后,泉水和石头已经不再是我关心的事情,我只借你的诗细细品味。

诗意: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诗人与黄充一起登山游玩的情景。诗人剩下的愿望就是登上山峰,他欢乐地创作着。诗人在准备出发之前已经整理好了衣冠,内心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此时,他不再关心眼前的泉水和石头,而是借黄充的诗来欣赏和品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欢乐和期待,展示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赞美。诗人将自己的关注点从外在景物转移到了黄充的诗歌创作上,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敬佩和欣赏。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明朗,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受。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首诗。

中文译文:
山川留得旧时情,欲寄诗篇万事争。一片白云归去后,蓝田生绿砌苔生。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山川的眷恋和诗歌创作的渴望。山川依旧,但时间已经改变了一切。诗人渴望将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寄托于诗篇之中,以此来与世界争辩和交流。描述了白云离去后留下的蓝天和绿砌苔生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诗人希望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此与世界对话和争辩。最后两句描述了白云消散后的蓝天和石砌上长满苔藓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岁月的流转。整首诗意境悠远,给人以思索和沉思的空间。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首诗。

中文译文:
绿水无穷搅翠纹,青山有限赏余韵。双峰插云遥不见,千载文章尽入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绿水和青山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黄充诗歌才华的推崇。绿水无穷,搅动着翠绿的涟漪,青山虽然有限,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余韵。双峰高插云中,遥远而不可见,但诗人相信黄充的诗歌能够将这美景描绘得入木三分。

赏析:
这首诗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叹和对黄充才华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绿水和青山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诗人虽然无法亲眼看到双峰插云的景色,但相信黄充的诗歌能够将其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最后一句表达了对黄充诗歌才华的敬佩和欣赏,认为他的诗歌能够完美地表达这样的景色。整首诗意境清新,婉约而深邃,给人以美好和憧憬的感觉。

总体来说,《和黄充出游三首》这组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思考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向往。诗意清新明快,语言简洁明了,给人以愉悦和舒畅的感受。通过与黄充的交流和借诗来欣赏,诗人展示了对友人才华的敬佩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整组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与共鸣。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诗词推荐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常爱谢公郡,幽期愿相从。果回青骢臆,共蹑玄仙踪。灵境若仿佛,烂柯思再逢。飞梁丹霞接,古局苍苔封。往想冥昧理,谁亲冰雪容。蕙楼耸空界,莲宇开中峰。昔化冲虚鹤,今藏护法龙。云窥香树沓,月见色天重。永夜寄岑寂,清言涤心胸。盛游千年后,书在岩中松。

分散多如此,人情岂自由。重来看月夕,不似去年秋。息虑虽孤寝,论空未识愁。须同醉乡者,万事付江流。

千古台山秀,名流列雁行。惟公登政路,一旦破天荒。故里空华屋,佳城映夕阳。送车无路,东望泪浪浪。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日躔析木当良月,辰象煌煌森罗列。勿惊昴宿下天来,果向明时作人杰。巍巍德望冠簪缨,鲁国真儒独擅名。五百年来世希有,端为社稷万人生。胸中素抱经纶术,致身便欲扶王室。不学磻溪坐钓矶,洗光直取虞渊日。艰难将相罕全才,天使我公居上台。公能以道佐人主,四海俱知天意回。

吹台萧瑟行云暮。一带雨声连禁树。正当潘岳感秋时,又到杜陵怀古处。百年同是红尘路。行近醉乡差有趣。坐中谁是独醒人,我醉欲眠卿可

咄咄薰风梦已灵,手提孤注竟逃盟。南冠入海五百客,北旆归燕七十城。自信丹心终徇国,只惭白面不知兵。二爻无遯公知否,底事吴门变姓名。

复作归田去,犹残获稻功。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

众星随手举,万物应心平。

天机织处纷红绿,丹凤衔梭自往来。全似蜀江初濯罢,几和日暖锦千堆。

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

杨柳蒹葭覆水滨,徘徊南望倚阑频。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岚积远山秋气象,月生高阁夜精神。惊飞一阵凫鹥起,莲叶舟中把钓人。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似频见、千娇面。

清商一曲远人行,桃叶津头月正明。此是开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离声。

使梅和雪赏,僮橘过霜收。

贤良才识明,御史风望清。命驾千里至,高谈一座惊。旧故偶获道,离忧自兹平。朅来湖上寺,共语堂西楹。念昔一交臂,几年两摇旌。契阔信靡定,邂逅欣偕行。日薄聊顿辔,兴来再飞觥。霜林陨丹叶,泉坻结新冰。湖月金炯炯,竹风玉玲玲。峰峦对三山,楼殿如九成。南州足奇丽,此地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去岁别新正,今秋尚未行。求书何太数,问选竟无成。鳄海真曾到,龙沙果欲征。恐如吾所料,姑用此为名。

暑往讵几时,凉归亦云暂。相随东山乐,及此身无憾。聊回清池柂,更伏荒城槛。采采黄金花,持杯为君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