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四首

先秦古书世已稀,国风雅颂声又微。
彼美人兮在天路,马蜷局兮将安归。
古人所怀已汩汩,今人所怀又忽忽。
我亦东西南北人,相逢且尽杯中物。

作品评述

《行歌四首》是宋代周文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先秦古书的稀缺和国风雅颂的微弱传承为背景,表达了对美人的追求和对过去文化的怀念。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歌四首

先秦古书世已稀,
国风雅颂声又微。
彼美人兮在天路,
马蜷局兮将安归。

古人所怀已汩汩,
今人所怀又忽忽。
我亦东西南北人,
相逢且尽杯中物。

中文译文:

四首行歌

古代先秦的经书已经稀少,
国风雅颂的声音也变得微弱。
那位美丽的佳人啊,在天路上徘徊,
骏马弯腰,将要归来。

古人所怀念的已经沉淀,
今人所怀念的又变得模糊。
我也是东西南北的人,
相逢之际,让我们尽情畅饮。

诗意和赏析:

《行歌四首》通过对先秦古书和国风雅颂的提及,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美人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古代经书逐渐稀少,国风雅颂的声音也渐行渐远,这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消逝和时代的更替。然而,诗人对美人的渴望依然存在,美人成为了他心中的追求和希望。

诗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自称“东西南北人”,意味着他是一个四方来的人,代表了各个地方的人们。在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相遇相聚,以杯中的酒为媒介,共同畅饮,享受彼此的相遇。这种情境体现了诗人对交流和友谊的渴望,也暗示了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求共鸣和情感交流的普遍心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对逝去的文化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的对比,诗人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的渴望。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数夕一梦吴淞江,两桨飞度荷花乡。刳中山骨泥数斗,趁雨屈盘三节藕。镜面光寒溢井花,四雇无人下渴鸦。老翁真个儿童似,我非韩公亦儿戏。绿茎亭亭忽独立,帘疏不隔香直入。宛若船舫坐促膝,遂使江湖在方尺。虽无太华藕如船,定有庐山房似笠。

此老三年别,何时万里回。更无南去雁,犹见北枝梅。会有哀笼鸟,宁须溺死灰。圣朝无弃物,与子赋归哉。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初爱寒香一朵斜,又逢奇朵出高了。折来折去花多子,忘却前花与後花。

未央楼殿倚天开,东北偏高是月台。驰道都人浑惯识,星毬争指大家来。

五彩绣团团,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怀古潸然老泪流,依稀见月喘吴牛。客乡时序留如燕,学舍风波小似舟。已恨浮云无巧夕,未知后月可中秋。徐卿忽寄新诗札,正倚双溪叠嶂楼。

锁香亭榭。花艳烘春曾卜夜。空想芳游。不到秋凉不信愁。酒迟歌缓。月色平分窗一半。谁伴孤吟。手擘黄花碎却心。

春光正浓二三月,气候不作春和柔。白昼炎炎若盛夏,半夜凄凄如老秋。

入夜风收雨,迟明暖酿霜。人穷髭易白,地瘦叶先黄。绣眼语丛竹,画眉啼断岗。炊烟犹尘动,吾亦起歌商。

野情专易外,一室向青山。业就三编绝,心通万事闲。莺稀春木上,草遍暮阶间。莫道归繻在,来时弃故关。

有待云雨在,无伤斤斧余。将军漫弓箭,居士或眉须。缺记共工怒,深资夸父腴。攀条感衰变,恨汝亦非夫。

卷衣破晓下连城,意欲分炊往上方。僧钵饭归三篾饱,蜂房蜜合百华香。柳丝莺友调唇滑,云锦人家照眼光。应变纵横看伎俩,随身干木惯逢场。

公才岂合尚题舆,天遣寒儒此曳裾。午夜灯光曾共赏,三春乐事未全疏。尊前窈窕传新唱,耳畔澜翻听异书。此别不须勤怨惜,君王日日问严徐。

月色透窗寒,一夜素衾霜湿。无寐起来搔首,正参横人寂。此心重省已回肠,何况是行役。欲弃利名归去,奈楚天云隔。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树势分孤垒,江流复旧痕。断桥斜取路,小径曲通村。山叠云霞际,林垂橘柚繁。个中有佳句,欲就已忘言。

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