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宴上留别

双溪楼影向云横,歌转高台晚更清。
独自下楼骑瘦马,摇鞭重入乱蝉声。

作品评述

《婺州宴上留别》是唐代赵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双溪楼影向云横,
歌转高台晚更清。
独自下楼骑瘦马,
摇鞭重入乱蝉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赵嘏在婺州宴会上的离别场景。夕阳西下,双溪楼的影子投射在云朵上,歌声在高台上回荡,更加显得宁静清澈。赵嘏独自下楼,骑上一匹瘦马,摇动马鞭再次深入到蝉声喧嚣的世界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通过景物描写和主人公的行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整首诗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通过双溪楼的影子、高台上的歌声以及乱蝉声等细腻而具体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

首句"双溪楼影向云横"描绘了夕阳下双溪楼的景象,楼影投射在云朵上,给人一种悠远而壮美的感觉。第二句"歌转高台晚更清"则通过歌声在高台上回荡,将离别的氛围营造得更加浓郁。这两句描写了宴会的场景,通过景物的变化和声音的律动,为后面的离别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两句"独自下楼骑瘦马,摇鞭重入乱蝉声"则展示了赵嘏的离别行动。赵嘏选择独自下楼,骑上一匹瘦马,重新进入到蝉声喧嚣的世界中。这里的瘦马和乱蝉声都可以被视为离别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景物和行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复杂心境。同时,诗中运用了景物的变化和声音的对比,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和艺术美感。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登进士弟。大中间,仕至渭南尉卒,嘏为诗赡美,多兴味,杜牧尝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吟叹不已,人因目为赵倚楼。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今合编为二卷。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不归何慰亲,归去旧风尘。洒泪惭关吏,无言对越人。远帆花月夜,微岸水天春。莫便随渔钓,平生已苦辛。

寺楼高出碧崖棱,城里谁知在上层。初雪洒来乔木暝,远禽飞过大江澄。闲消不睡怜长夜,静照无言谢一灯。回首何边是空地,四村桑麦遍丘陵。

天地宽闲鼓角疎,江南烟景忆当初。乍归故里仍如客,偏爱沧洲不为鱼。草木有心知雨露,楼台回首作丘墟。夕阳咏罢餐秋菊,又放青山入弊庐。

一住毗陵寺,师应只信缘。院贫人施食,窗静鸟窥禅。古磬声难尽,秋灯色更鲜。仍闻开讲日,湖上少鱼船。

姜师度,更移向南三五步。

月落大堤上,女垣栖乌起。细露湿团红,寒香解夜醉。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上客留断缨,残蛾斗双绿。春帐依微蝉翼罗,横茵突金隐体花。帐前轻絮鹤毛起,欲说春心无所似。

闲愁那到野人边?万事元知合付天。尽醉仅能三龠酒,新寒未办一铢绵。邻僧每欲分斋钵,庙史犹来索社钱。无地置锥真细事,不妨胸次日超然。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春闺 一作:深闺)

百花开遍园林,又春归也谁为主。深黄浅紫,娇红腻白,他谁能妒。似不胜情,醉归花月,梦回云雨。又丰肌、恰被东风摇动,盈盈底、霓裳舞。世事纷纷无据。与杨花、飞来飞去。当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窥蝶觑。金谷春移,玉华人散,此愁难诉。漫寻思,承诏沈香亭上,倚阑干处。

武陵溪畔古桃源,洞合空劳记往还。晋代渔郎心不转,随花化石在人间。

梅花树下黄茆丘,古人尚能爱花不?月淡烟深听牧笛,死生常事不须愁。

东风吹雨湿秋千,红点棠梨烂欲然。擬买芳华赠年少,紫榆春浅未成钱。

荣辱心中总不疑,因公环召独成诗。只愁相见无多话,不似寻常梦里时。

手轮摩尼珠,身坐盘陀石。普请大地人,念彼观音力。

密压溪筠入户斜,照开睡眼不须茶。谁言落处无偏党,牵率诗家比酒家。

乾道淳熙间,随牒公之邑。我闲时曳裾,公喜当折屐。过从未多时,情好已相得。功名打门催,马首遽湖北。一为卢溪留,便作弱水隔。解后五羊城,恍如不相识。初惊面颜苍,徐视髭鬓黑。款曲遍谘诹,交游半凄恻。一别十五年,种种事非昔。更著一回别,又岂胜叹息。梅雨逗谈机,槐风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整杯恬淡酒,相就等闲倾。得失徒多感,行藏任独清。昼闲风有味,春尽雨无声。但惜新栽柳,相呼欠一莺。

税时兼主印,每日得闲稀。对酒妨料吏,为官亦典衣。案迟吟坐待,宅近步行归。见说论诗道,应愁判是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