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十年流落敢言归,鱼鸟江湖只自知。
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发寄安危。
风流吾子真前辈,人物他年记一时。
我欲折繻留此老,缁衣谁作好贤诗。
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处青山不堪老,当年明月巧相随。
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
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作品评述

《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年流落敢言归,
鱼鸟江湖只自知。
岂意青天扫云雾,
尽呼黄发寄安危。

风流吾子真前辈,
人物他年记一时。
我欲折繻留此老,
缁衣谁作好贤诗。

此生别袖几回麾,
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处青山不堪老,
当年明月巧相随。

穷通等是思家意,
衰病难堪送客悲。
好去江鱼煮江水,
剑南归路有姜诗。

译文:
经历了十年的流浪,我敢说话了,我要回去了。
鱼和鸟只有在江湖中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
没想到苍天会扫清云雾,
老人们都呼叫着黄发,寄托安危。

风华出众的你真是前辈,
只能在后人的记忆中留名片刻。
我想拿起绣帷留下这位老人,
谁会才华出众地写好贤良的诗呢?

这一生别离袖子摆动了几次,
梦中的黄州让我自我怀疑。
何处的青山不堪老去,
当年的明月巧妙地相随。

贫穷和富裕都是思念家的愿望,
衰弱和疾病难以忍受送客的悲伤。
我愿去煮江水中的江鱼,
剑南归路上有能写出才华横溢的姜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苏轼的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人在流浪十年后,终于敢于回归故土,并感叹自己像鱼和鸟一样只有自己明白自己的江湖身份。他惊讶地发现苍天竟然扫清了云雾,老人们都已经白发苍苍,托付着安危。诗人赞美了一位风华出众的前辈,并表示这样的人物只能在后人的记忆中留存片刻。他表达了自己留下老人的愿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有才华的人继续写好贤良的诗歌。

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别离的感慨和对岁月变迁的思考。他描述了多次别离后的心情和梦中的黄州让他自我怀疑。他感叹青山无处不堪老去,而当年的明月却巧妙地伴随着他。诗人认为贫穷和富裕都是思念家的愿望,而衰弱和疾病使得送别变得更加悲伤。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去煮江水中的江鱼,暗示他将踏上剑南归路,期待能够在那里遇到有才华的人,并听到他们写出的好的,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这首诗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苏轼的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人经历了十年的流浪,勇敢地决定归乡,敢于表达自己的言论。他提到自己在江湖中如鱼鸟般,只有自己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诗人惊讶地发现苍天竟然扫清了云雾,老人们都已经白发苍苍,托付着安危,这让他感慨万分。

诗中提到了一位风流出众的前辈,诗人称赞他的才华和人物魅力,但他也表达了这样的人物只能在后人的记忆中留存片刻的遗憾。诗人希望能够留下这位老人,让他继续写出优秀的贤良诗歌,但他也自问:究竟谁能写出像他一样出色的诗呢?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别离的感慨和对岁月变迁的思考。他描述了多次别离后的心情,梦中的黄州让他自我怀疑。诗人感慨青山无处不堪老去,而当年的明月却巧妙地伴随着他。他认为贫穷和富裕都是思念家乡的意愿,而衰病让送别变得更加悲伤。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去煮江水中的江鱼,这是一种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归乡之路的期待。他提到剑南归路上有姜诗,暗示他将踏上归乡之路,希望在那里能够遇到有才华的人,听到他们写出的优秀诗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归乡和离别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过往岁月和人物的回忆和思考。诗人通过自述和抒发内心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分享,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和才情。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楚泽多年一卧龙,新春雷雨起鳞踪。谁知天上争腾跃,偶落池中杂噞喁。且自摧藏随浪去,何当驾驭使云从。刘累只说古来有,暂屈泥蟠莫便慵。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几夜楼东晓望时,长庚缺月傍参旗。江湖已满焉能久,天地将秋更不疑。暑渐变凉差可喜,老难重少自堪悲。年来辈行凋零尽,诗卷中多赋挽诗。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独有孤旅人,天穷

岭下望岭上,夭矫蜒蜿飞。背无一仞阔,旁有万丈垂。循背匍匐行,视敢纵横施。惊魂及坠魄,往往随风吹。午日晒石热,手腹过蒸炊。大喘不可当,况乃言语为。心急足自缚,偷眼群峰低。烟烘浪掩掩,日走金离离。松头密如麻,明灭无断期。谁知万险中,得此希世奇。真勇是韩愈,乃作

少年从宦地,休日喜无涯。坐上强留客,街头旋买花。开轩催汛扫,脱帽共諠哗。村巷朋游绝,逢春祗自嗟。

江湾一转一重山,自入江来几转湾。檄到如风心倥偬,船行似箭眼斓斑。三场题目那容缓,一切工夫未得闲。夹岸青峰可相约,黄花前后待吾还。

形泰神劳极,心非貌敬多。甘从道左避,肯羡马前呵。雪屋听儿读,花房顾妾歌。同声不同调,末后看如何。

年光除日又元日,心事今吾非故吾。两板不须书郁垒,一杯亦强饮屠萝。添丁解事寻王母,内子伤时念老姑。欲报情深恩罔极,不终反哺愧林乌。

谒客冲泥路有声,笋舆风里转高城。秋山正要一意看,晓日倍添双目明。浅泺鸱盘思腐啄,孤汀鹤立念遐征。世间似我诗多有,莫漫逢人道姓名。

翠竹谩连云,天风不到。帘幕重重自热恼。冷香忽至,爱惜当同芝草。井花浮碧玉,炎威归。酒渴想东邻,忧心如扌寿。纳履生疑谩悔懊。未容沈李,相对尊前倾倒。报君惟短句,琼琚好。

溅瓦排檐散万丝,颠狂风筱要扶持。恩深到骨吾能报,急赋新凉第一诗。

先世论交旧,于今六十年。误蒙摛荐牍,深叹伏蒲篇。迅召辞何数,遗忠秘莫传。空馀华发像,雨泣拜貂蝉。

半世缘痴自作劳,万人争处我方逃。怜渠识尽公卿得,一马归来骨转高。

枝筇来访白云坳,绝异红尘势利交。把酒为君浇磊磈,携诗就我定推敲,不曾出市曾庞老,安得为云农盂郊。古锦囊中多秀句,家元书史莫徒抄。

持宪当休明,饬躬免颠沛。直绳备豪右,正色清冠盖。寄切才恨薄,职雄班匪大。坐居三独中,立在百僚外。简牍时休暇,依然秋兴多。披书唯骨鲠,循迹少闲和。庭树凌霜柏,池倾萎露荷。岁寒应可见,感此遂成歌。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片帆雨霁飞烟江,渔翁停棹歌沧浪。一声欸乃山水绿,浪中惊起双鸳鸯。双鸳鸯情一何美,同宿同飞在秋水。不似人生苦别离,女嫁征夫男战死。五湖烟景方纷争,闻歌顿欲思升平。邻舟短笛应风响,落日淡淡波冥冥。美人春词夸艳丽,皓齿朱唇楚腰细。江楼富贵今如何,不似沧浪真趣味。

虽同一城里,少省得从容。门掩园林僻,日高巾帻慵。孤鸿来半夜,积雪在诸峰。正忆毗陵客,声声隔水钟。

薰风时候。芍药披晴昼。天上玉阑干,展一枰、天家锦绣。汉宫唐殿。嫔御逞妖娆,飞燕女,太真妃,一样新妆就。黄金捻线,色与红芳斗。谁把绛绡衣,误将他、胭脂渍透。晚风生处,襟袖卷浓香,持玉斝,秉纱笼,倚醉听更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