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遇沈时仲匆匆索别

三年啄腐共吞腥,乍解南冠觐舜廷。
新贵论交头漫白,吾曹相遇眼终青。
休嗔轻薄纷纷雨,还恨分携落落星。
岁晚江湖未归客,蒯缑弹铗不堪听。

作品评述

《钱塘遇沈时仲匆匆索别》是宋代李洪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年啄腐共吞腥,
乍解南冠觐舜廷。
新贵论交头漫白,
吾曹相遇眼终青。
休嗔轻薄纷纷雨,
还恨分携落落星。
岁晚江湖未归客,
蒯缑弹铗不堪听。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钱塘江畔的离别之情。诗人李洪与沈时仲相遇,他们曾一同度过了三年岁月,分享了酸甜苦辣。现在沈时仲即将离别,他解下南冠(指官帽),准备前往南方觐见皇帝。在这个离别的时刻,新晋的贵族们纷纷前来探讨交情,他们言谈风生,争辩不休,而我们之间的友谊却始终如故,眼神依旧深情。虽然有些轻浮的人们像雨水一样纷纷而来,有些令人遗憾地分别,就像一颗颗落落的星星。岁月晚年,我作为旅客仍未归去江湖,而世间的琐事和纷扰已经不堪一听。

赏析:
《钱塘遇沈时仲匆匆索别》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使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力。例如,描述离别的新贵们争论不休,用“交头漫白”来形容他们的对话,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他们的热烈和活跃。描写自己与沈时仲眼神相对的一句“吾曹相遇眼终青”,表达了友情的坚固和长久。最后两句诗以寥寥数语,道出了诗人晚年仍在江湖漂泊的遗憾,并以“蒯缑弹铗不堪听”形容世事的浮躁和不堪。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抒发了离别之情和对友情的思念。它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情世故中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随阳来万里,点点度遥空。影落长江水,声悲半夜风。残秋辞绝漠,无定似惊蓬。我有离群恨,飘飘类此鸿。

岩壑之骨窪而隆,烟霞之气温而融。其默而通,其应而冲。流云出谷,霁月行空。十方三世兮,南北西东。

开正又展一年期,霞脸醺醺酒半卮。独坐晴窗无一事,呼童和墨写梅诗。

至宝非关少识真,都缘未睹十城珍。如何绝域穷南地,却有唐朝辅相人。

久畏夏暑日,喜逢秋夜天。急雨过修竹,凉风摇晚莲。岂谓败莎蛩,能继衰柳蝉。安得九皋禽,清唳一洒然。

秋后冬前一月晴,小园佳处日经行。半山木落楼台露,几树霜余橘柚明。

襄人齐拍手,官政喜清和。竹树烟光合,花封春意多。山中无吏迹,江上有渔歌。偃室如招士,庞公试一过。

横塘清浅藕花开,绰约冰姿绝點埃。雨过浑疑汤饼试,风生却讶玉山颓。未经太液承恩去,先向东林结社来。铨次群芳须第一,妖红丽紫尽舆台。

点点抱离念,旷怀成怨歌。高台试延望,落照在寒波。此地芳草歇,旧山乔木多。悠然暮天际,但见鸟相过。

昔岁登临未衰飒,不知何事爱伤情。今来揽镜翻堪喜,乱后霜须长几茎。

卫霍勋名李杜才,才过四十也心灰。俗尘趁少便披拂,诗料空多难剪裁。时事谩提眉便皱,家怀未说眼先开。朱帘更倩梅香挂,要放银蟾入座来。

邻鸡呼觉强冠簪,病起屠苏且浅斟。旋读生书无记性,冥搜警句有贪心。生惭族老封高尚,死慕先贤谥醉今。自笑此翁迂阔甚,后千百世待知音。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玉泉东汇浸平沙,八月芙蓉尚有花。曲岛下通鲛女室,晴波深映梵王家。常时凫雁闻清呗,旧日鱼龙识翠华。堤下连云粳稻熟,江南风物未宜夸。

在昔谬司宪,常僚惟有君。报恩如皎日,致位等青云。削稿书难见,除苛事早吟。双旌不可驻,风雪路岐分。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拥路东方骑,悬腰左顾龟。

向来刘翰有诗声,近日汪经更得名。月在梅花冰在月,与君句子各争清。

曹霸画马真是马,宛颈相摩槽枥下。卓荦权奇果如此,岂有世上无知者?朱丝不是凡马缰,天闲十二皆龙骧,曾从天子平四方。画图仿佛余骊黄,华山之阳春草长。

高竹过于木,溪分两岸阴。看流成独影,得句只孤吟。诗草荒谁理,心蓬乱日深。怀人秋水寺,寂莫此山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