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前韵三首

骚人岂作腐儒酸,逸气清霄坐可干。
东阁只今诗兴动,韩豪元不似郊寒。

作品评述

《再和前韵三首》是宋代诗人曾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骚人岂作腐儒酸,
逸气清霄坐可干。
东阁只今诗兴动,
韩豪元不似郊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骚人的自我反驳和自我宣示,提出了自己不同于腐儒之人的态度和追求。诗人认为真正的文人应该有逸气、有灵气,而不是沉闷呆板、缺乏激情。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和创作能够在文坛上独占鳌头,与当时的文坛名士相比,他的诗才更加出众,更富有生气。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态度和自信心。首句中的"骚人"指的是有才华的文人,而"腐儒酸"则代表了腐朽呆板的学者。诗人自称为"骚人",暗示自己有着独特的才情和激情,不愿沦为平庸之辈。

第二句中的"逸气清霄"描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意味着他的才华和灵感可以达到高远的境界。"坐可干"则表达了他坐而待发,随时准备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三句中的"东阁"指的是诗人的居所,他在这里创作诗歌,展现着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只今诗兴动"表明他的诗歌创作正处于高涨的状态。

最后一句中的"韩豪元"是指当时的文坛名士,诗人认为他们的诗才不及自己。"不似郊寒"意味着他们的诗歌缺乏生气和灵动性。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和自夸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当时文坛的不满,彰显了他对于真正优秀文人应具备的特质的追求。

作者介绍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诗词推荐

药辨君臣医或误,花旌王后俗徒奢。早兰晚蕙真兄弟,我与二难分等差。

皇帝仁孝,总临万方。褒一其观,日严以庄。龙兗翼翼,玉书煌煌。傅之亿世,休有烈光。

烟收雾敛翠成园,来助幽亭眼界奇。衲子若于山索句,稜稜瘦骨不禁诗。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仙家瑶林天,移来在江国。谁欤境中人,山立而玉色。

秋草更绿秋林衰,长安游客未成衣。凄凄斗欲变寒色,一夜独语看灯辉。

吴儿能刺舟,其驶剧飞鸟。行行固莫留,望进前山小。家贫吾不忧,身计尔自了。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

谁家秋夜捣衣声,遥忆良人在戍营。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怨怀想像闺中切,逸韵悠扬枕上清。砧杵催成岁迟暮,换时亦觉壮心惊。

二十四番风信,四百八寺楼台。何似草堂梅燕,同人先探春回。

欲谈无应莫吾容,悔不居身可否中。尽日小斋何所乐,芭蕉宜雨竹宜风。

里社久相於,深知我计疏。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

藓壁轻飞雾雨寒,一帘清漱玉珊珊。游鳞莫羡层澜去,镂雪雕冰满肺肝。

金与水,相见两交并。复卦发爻依刻漏,壶中日月结成形。沧海几回

福田资象德,圣种理幽薰。不持金作缕,还用彩成文。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氤氲。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

皇念有神,介我戬彀。登时休明,有此美禄。酌言献之,有飶其香。神兮燕娭,醉此嘉觞。

竹如鹤脚瘦交加,惊识英英玉露沙。一见已知仙同健,高於越箭更无差。

矻矻秭归山,长身困远官。旧租无折变,新路有平宽。报以孙将子,森然玉与兰。自随梅福去,云外跨飞鸾。

弱年知己少,前路主人稀。贫病期相惜,艰难又忆归。事成应未卜,身贱又无机。幸到龙门下,须因羽翼飞。

薛侯故乡处,五老峰西头。归路秦树灭,到乡河水流。看君马首去,满耳蝉声愁。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应过伯夷庙,为上关城楼。楼上能相忆,西南指雍州。

五十年间事,浑如晓梦馀。三郎南内里,何况老家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