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

庭下秋风草欲平,年饥种豆绿阴成。
白花青蔓高于屋,夜夜寒虫金石声。

作品评述

《种豆》是王稚登创作的一首明代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庭下秋风草欲平,
年饥种豆绿阴成。
白花青蔓高于屋,
夜夜寒虫金石声。

诗意:
这首诗以宏大的自然景象描绘了一幅种豆的图景。秋风吹拂下,庭院里的草地逐渐平整。尽管年景不好,但种植的豆荚却茂盛成长。白色的花朵和青蔓的枝条爬上了屋顶,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夜晚,寒虫在豆蔓上发出像金石碰撞般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朴实而富有生命力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庭院中种豆过程的描写,表达了秋天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尽管年景不好,但种豆的努力却在困难中茁壮成长,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力量。

诗中的青蔓和白花高于屋顶,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这种景象以自然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长的能力,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韵律。

夜晚,寒虫在豆蔓上发出金石般的声音,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这种声音不仅强调了夜晚的宁静和寒冷,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生长的节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通过描绘种豆的过程和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希望,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人们感受到生活中微小而美好的事物所带来的力量和温暖。

诗词推荐

薄阴疏雨湿春容,两岸增添绿与红。短棹悠悠了无事,却怜云水旧匆匆。

绣难相似画难真,明媚鲜妍绝比伦。露压盘条方到地,风吹艳色欲烧春。断霞转影侵西壁,浓麝分香入四邻。看取后时归故里,庭花应让锦衣新。

莫与兰争长,风期本自同。俱高汉赋上,并录楚词中。斛种当书屋,篮移自佛宫。更余千个竹,相与慰诗穷。

素纸黑纱含恸剪,苍松翠柏和泪扎。谁言献花是旧俗,明朝她死定无花。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四贤当日此盘恒,千百年人尚寻颜。天下有名难避世,胸中无物漫居山。事观今古兴亡后,道在君臣进退间。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太平风月属三郎,羯鼓声高思转长。天子锦缠娱虢国,贵妃音律教宁王。人归巫峡山容在,花落温泉水更香。谁信蓬莱青鸟使,回来无语怨渔阳。

[姑洗羽一奏]温然仁矣,熙然春矣。龙驾帝服,穆将临矣。我酒清矣,我肴洱矣。我乐备矣,我神顾矣。

风流盛集数兰亭,刻石纷纷岂有真。嗟老感时何足慕,千年谁记浴沂人。

晓雾冥濛水拍堤,稜嶒乱石与云齐。扁舟不用兼程去,到得稽城日已西。

鼎湖冠剑有遗踪,晋汉真人羽化同。九转药成丹灶冷,五车云去玉堂空。仙家日月蓬壶里,尘世烟花梦寐中。徒有旧山流水畔,老松枝叶苦吟风。

十年重过石桥行,松下清流载濯缨。洞隔烟霞知地远,坛连仙佛信天成。人如云意俱闲适,山带霜容似瘦生。步出亭皋便归去,它时林壑又寒盟。

辞得官来性又便,恰如病马解韁牵。虽无白日三声喏,赢得清宵一枕眠。

十年不见此花开,宝地芬芳我独来。坐赏东风诗未就,钟声催上说经台。

遂令高卧人,欹枕看儿戏。

千年风采逢明主,一寸襟灵慕昔贤。待看朝廷兴礼让,天衢何敢斗先鞭。

咫尺县前山,阳城旧掩关。两衙公务静,三载使星闲。雪入司房暗,苔侵界石斑。曾为攀桂客,多谢访林间。

君不见长安市,扰扰行人如聚蚁。不惟贾客与廛民,往往完冠绅大夫士。投身闹处思山林,欲归未归长苦心。夜深灯火如白昼,呕哑弦管喧繁音。孤客欲眠眠不得,四更五更人暂息。忽然车毂鸣枕中,百官朝早传呼亟。我时起坐一喟然,推窗孤月方流天。嗟哉市朝不知夜,挹此清景何由缘。

春已去,花亦不知春去处。缘冈绕涧却归来,百回看著无花树。就中一夜东风恶,收红拾紫无遗落。老夫不比少年儿,不中数与春别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