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黄景仁的《重至新安杂感(其四)》
拼音和注音
yī rán zhù bái suí xíng lù , jiàn yǒu ér tóng lěng yǎn kà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儿童:(名)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
行路:行路xínglù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骨肉为行路。——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依然:(副)依旧;仍同原样:~故我|~坚持己见。
眼看:(副)马上:腊八节一过,~就是春节了。②(动)看着而不管;听凭:不能~着坏人横行。
随行:随行suíxíng∶跟着别人走;跟随∶随从人员
冷眼:(名)①对事物冷静客观的态度:~看世事|~旁观事情的发展。②对人或事冷漠的神情或待遇:~相待。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原诗
五载营巢苦未安,此心常似越梅酸。
渔樵旧侣犹相讯,猿鹤深盟忍遽寒。
见长僧雏能说法,自栽堤柳已垂栏。
依然著白随行路,渐有儿童冷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