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窗坐睡
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
枯杨不飞花,膏泽回衰朽。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
作品评述
《午窗坐睡》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午窗坐睡》中文译文:
午后坐在窗前睡觉,蒲团盘于两膝,竹几阁起双肘。
这里的道路熟悉,径路通往无人处。
身体和心灵都不可见,安静舒适已久。
连睡的蛇也没有,何需用钩子和手。
神思凝固像夜晚的禅修,身体适应剧烈的酒劲。
我生来就有一定的命运,禄位已尽只有寿命剩余。
枯萎的杨树不再飞舞花朵,丰沛的滋润已归于衰朽。
说我这是清醒,外物无法触及内心。
说我现在才是梦,这颗心初次不再纯洁。
既非梦境也非清醒,请问希夷老人。
诗意和赏析:
《午窗坐睡》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午后的宁静场景,诗人苏轼以自省的态度表达了对人生和境界的思考。
诗中的“午窗坐睡”暗示了一个闲暇时光,诗人静静地坐在窗前,进入了一种梦幻的状态。他身体和心灵都消失了,进入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状态,与外界断绝联系。这种状态使他感到平静和安逸。
苏轼通过诗中的意象描绘了这种超脱尘俗的境界。他说即使是睡着的蛇也没有,更何况需要用钩子去捕捉。他的思绪凝固像夜晚的禅修,体验着剧烈的酒劲。他认为自己的一生有一定的命运,禄位已尽,只剩下有限的寿命。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以衰朽的枯杨树来象征人生的衰老和消逝。他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现实世界的束缚,无论是清醒还是梦境,都无法触及到他内心的境界。他的思绪与现实脱离,内心的纯洁得以保持。
整首诗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然境界。它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境界和对世俗的超脱。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超越世俗的境界感,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