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行道峰

碧眼禅师锡振空,石头无路不相通。
俯看尘世三千界,总在空花起灭中。

作品评述

《罗汉行道峰》是宋代诗人陈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碧眼禅师在行走峰峦之间的景象,并通过禅宗思想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虚幻。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碧眼禅师锡振空,
石头无路不相通。
俯看尘世三千界,
总在空花起灭中。

诗中的“碧眼禅师”指的是一位具有智慧和洞察力的禅宗大师。他手持禅杖(锡),在崇山峻岭之间自由行走(振空)。这里的“石头无路不相通”表达了禅宗修行者超越现实世界的境界,无论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还是平坦的大道,都能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

禅师俯瞰世间的“三千界”,意味着他超越了尘世的纷扰,以超然的姿态观察世界。这里的“三千界”是佛教中的概念,代表着无边的众生世界。禅师的视野超越了个人的狭隘,能够以宏观的视角看待众生的无尽苦难和欢乐。

最后两句表达了禅师对生命的洞察和领悟。他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如同空中的花朵,一瞬间绽放,一瞬间凋零。在这无常的变化中,禅师体悟到生死循环的真相,以及超越生死的境界。他的修行目的是超越表面的幻象,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觉醒。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禅宗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通过描绘禅师行走山峰的景象,诗人呈现了禅宗修行者超越尘世的境界和洞察力。整首诗以禅修的思想为核心,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无常和虚幻,以及对于真理的追求。

诗词推荐

多病闭门懒出,避喧终日高眠。惟可以君命竹,安能以兄事钱。

扬州蒸毒似燂汤,客病清枯鬓欲霜。且喜闭门无俗物,四肢安稳一张床。

天上风霜惨,人间日月遒。江湖南北雁,原野雨晴鸠。莽苍新阡陌,凋零旧辈流。惟应赤藤杖,伴我送悠悠。

连峰出云云半开,奔渠卷雪响春雷。云中屈曲明如玉,都是天池顶泻来。

我爱东南郡,恩容守会稽。府当秦望北,园枕卧龙西。水为流觞引,亭因正俗题。松篁清有韵,桃李密成蹊。一沼开方鉴,双桥亘采霓。晓波平漾漾,春草碧萋萋。城上兴崇构,林端露半梯。登疑青汉近,坐与白云齐。山色回头是,湖光照眼迷。笙歌随分有,樽斝逐欢携。月夜宜飞盖,花时

旌旗晓过大江西,七校前驱万队齐。千里政声人共喜,三军令肃马前嘶。恩沾境内风初变,春入城阴柳渐低。桃李不须令更种,早知门下旧成蹊。

天申圣节礼非常,躬率群臣上寿觞。天子捧盘仍再拜,侍中宣过近龙床。

不求田二顷,只种桂为仁。坐与兹山对,静中天地春。

妾本清河女,嫁作汝南妇。舅姑性严察,孝养无违迕。良人从吏弄刀笔,一朝犯法隶军伍。军逃之罪不容述,妻孥连捕心独苦。夫因抱病死囹圄,妾欲将夫死无所。虹河之水通淮浦,妾身一死能自许。六日浮尸波上来,相逢若与精灵语。生死同居复同处,愿魂化作双飞羽。岁岁春风返乡土,

宛转回纹锦,萦盈连理花。何须郭忠恕,匹素画缫车。

闭门怜我欠新功,下笔奇君有古风。岂但众多穷草木,更能琐细及鱼虫。昔人要作有为者,后世多归亡是公。叹息知堪几寒暑,此身宁异物为铜。

旋取山上材,驾为山下屋。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不惮采掇劳,只忧官未足。

目见之谓识,耳闻之谓知。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

时康难售贾生医,谏鼓无声对落晖。又报一年花信了,满山鶗鴃送春归。

出处当师汉大夫,立朝常拟赋归欤。赐金端为供行乐,燕客犹疑是送车。欲识吴门重解组,要符潭府向移书。闻知剩有闲风月,宅相须留待小疏。

不见贤甥十一年,新诗示我百余篇。古风已喜能行意,近体尤欣细属联。宅相真成珠在侧,冷官休叹坐无毡。作诗勿谓今余事,更下工夫继玉川。

彭年头脑太冬烘,眼似朱砂鬓似蓬。紕缪幸叨三字内,荒唐仍预四人中。放他权势欺明主,落却亲情卖至公。千百孤寒齐洒泪,斯言无路入尧聪。

禁足不定足,居中不住中。去来无罣碍,踢踏活虚空。射杀南山虎,翻身控角弓。上无攀仰,下绝己躬。

去年会祝夫人寿。今岁也又还依旧。鬓绿与颜朱。神仙想不如。骨相真难老。疑是居蓬岛。那更舞霓裳。笙歌溢画堂。

千里争衡最少年,马骄风疾喜行前。正当许下迎天子,玉树生埋在九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