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提禅寺

旧锡千峰里,空门壮大观。
雨馀双屐冷,风杪一灯寒。
蜗篆团真偈,龙沙绝野干。
婆娑参佛果,登眺已忘餐。

作品评述

《支提禅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鬲。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旧锡千峰里,空门壮大观。
雨馀双屐冷,风杪一灯寒。
蜗篆团真偈,龙沙绝野干。
婆娑参佛果,登眺已忘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禅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和禅寺环境的赞美。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和禅修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的专注、超越尘世的境界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赏析:
首句“旧锡千峰里,空门壮大观”描绘了禅寺的壮丽景色,锡山耸立于千峰之间,空门寺庙庄严壮观。这句以“旧”来形容锡山,暗示着禅宗修行的悠久历史和传承。

接下来的两句“雨馀双屐冷,风杪一灯寒”,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以雨后凉意和微风吹灭的寺庙灯火来描绘僧侣的清净寂静和禅修的严肃氛围。这里的“双屐”指的是僧人的鞋履,表明禅寺里的僧侣们在修行中感受到了寒冷,同时也传达出禅修的艰辛和苦行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蜗篆团真偈,龙沙绝野干”表达了禅修者专注于修行的状态。蜗篆是指禅宗经典,团真偈则指的是禅宗经典中的偈语或颂歌。这句诗意呼应了禅修者在禅寺中默默诵念经典,专心致志于修行的情景。而“龙沙绝野干”则表达了禅寺所处的环境宜人、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意境。

最后两句“婆娑参佛果,登眺已忘餐”则展示了禅修者在修行中超越尘世的境界。婆娑指的是僧侣的姿势,参佛果表示修行者在参悟佛法时获得的果实。而“登眺已忘餐”则表达了诗人在禅修中对物质食物的追求已经被超越,心灵已经得到滋养和升华。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禅寺景象和禅修场景,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赞美,以及超越尘世、追求心灵升华的思考。诗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禅修的专注和超越,给人以静谧、寂静的感受,使读者能够共鸣其中,感受到禅修的境界与内涵。

诗词推荐

庵住南峰下,四檐松竹青。月常陪入定,猿或听谈经。池近凉生榻,山高影落庭。故人在何处,诗酒醉兰亭。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宫乌栖处玉楼深,微月生檐夜夜心。香辇不回花自落,春来空佩辟寒金。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春阴晴复阴,因物悟浮生。杜宇乡心重,杨花世事轻。知非蘧伯玉,觉是晋渊明。此意谁人会,骑牛访偶耕。

柳成金穗草如茵,载酒寻花共赏春。先入醉乡君莫问,十年风景在三秦。摇摇离绪不能持,满郡花开酒熟时。羞听黄莺求善友,强随绿柳展愁眉。隔云故国山千叠,傍水芳林锦万枝。圣主未容归北阙,且将勤俭抚南夷。

崇梵僧,崇梵僧,秋归覆釜春不还。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峡里谁知有人事,郡中遥望空云山。

锦帐随情设,金炉任意熏。唯愁员外置,不应列星文。

梦到江南梦却回。梦归何处得身归。故溪渌净看凫衣。下到瞿唐春欲杪,桃花香浪渺无涯。三台回望五云飞。

川迥枫林散,山深竹港幽。疏烟沉去鸟,落日送归牛。

毗耶长者入街初。

西崦落照晕金钲,敛退痴云作嫩晴。忽忽暝烟行十里,前头灯火是鹃城。

中岁抱沉绵,讵敢望七十;造物偶脱遗,俯仰耄已及。宁知辱弓旌,扶惫去乡邑。受恩不知报,怀抱空怏悒。天门邈难窥,地芥亦嬾拾。随身一诗囊,副以两药笈。何当复得谢,浩荡脱维絷。擘浪画楫飞,穿云青鞋湿。余年尚有几,登览当汲汲。狂吟题寺廊,大笔蘸墨汁。

日长花困眠初熟,故向花前张灯烛。要教未敢脱罗裳,玉颊长红黛长绿。生怜杏火发中林,无奈桃腮倚修竹。争如锦帐照佳人,一笑嫣然春意足。独疑工部不题诗,端为风流欠芬馥。

领客山危亦既懽,故人往往去归班。明年此会知谁肯,为上吴山望楚山。

今岁赴春闱,达如夫子稀。山中把卷去,榜下注官归。楚月吟前落,江禽酒外飞。闲游向诸寺,却看白麻衣。

闲人也解有忙时,送客谁令作许痴。一夜黑风吹白雪,昨朝紫陌总黄泥。

凉气晚萧萧,江云乱眼飘。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

一窍虚通,八面玲珑。无象无私春入律,不留不碍月行空。清净宝目功德臂,遍身何似通身是。现前手眼显全机,大用纵横何讳忌。

万里书来印籀红,慰情何但万金同。县丝性命幸存活,发地生涯甘阨穷。老去忧心长似醉,秋来衰鬓乱飞蓬。故园未有西归日,且愿平安信数通。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