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峨眉山下三苏乡,至今草木文章香。
近时英妙有程郎,数寸管底翻锦江。
向来曾草三千牍,流涕大息仍痛哭。
九虎当关北斗深,十年买桂炊白玉。
荆溪溪上相识初,君犹少年我壮夫。
帝城再见各白须,袖中一纸梁溪书。
剡藤方策一万字,犹带权书衡论味。
君不见古来富贵扫无痕,只有文章照天地。

作品评述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峨眉山下的三苏乡,赞美了这个地方的草木芬芳。诗中还提到了程仁万,他是近来出色的才子,他的才华就像锦江中翻腾的水流一样。诗人回顾了自己过去写下的三千多篇诗文,流泪叹息,仍然感到痛苦和悲伤。诗中还提到了九虎关和北斗星深沉的意象,以及作者十年来为了买下桂花而炊煮白玉米的艰辛。诗人还回忆起在荆溪上初次相识的情景,他自己已经是壮年,而君却还是年轻的少年。最后,诗人再次见到君时,君已经白发苍苍,他从袖中取出一纸梁溪书给了诗人。诗人提到了剡藤方策一万字,这是一种权谋之书,但他仍然带着权谋之书的味道。诗人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他对才华和文章的赞美,认为只有文章才能留下永恒的痕迹,照亮天地。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诗词推荐

几年生一贤,大任天所授。三光五岳气,半点无缺漏。胸中老规摹,超出造化囿。静为动之机,燕坐运宇宙。艮居冬春间,初度恰先后。用心得艮体,所以仁者寿。

离思著百草,绵绵生无穷。侧闻畿甸秀,三振词策雄。太守不韵俗,诸生皆变风。郡斋敞西清,楚瑟惊南鸿。海畔帝城望,云阳天色中。酒酣正芳景,诗缀新碧丛。服彩老莱并,侍车江革同。过隋柳憔悴,入洛花蒙笼。高步讵留足,前程在层空。独惭病鹤羽,飞送力难崇。

金吾不禁元宵,漏声更莫催晓。

自平宫中吕太一,收珠南海千馀日。近供生犀翡翠稀,复恐征戎干戈密。蛮溪豪族小动摇,世封刺史非时朝。蓬莱殿前诸主将,才如伏波不得骄。

岁华摇落物萧然,一种清芬绝可怜。不许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骚魂洒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却笑涪翁太脂粉,误将高雅匹婵娟。

大雅寥寥不复还,如公几得古人全。格高枯淡复志赋,意到浑沦原道篇。赵子遗编今复乱,欧公校本孰能传。古音祠矣尤难识,聊与磨铅一究研。

高士闲居旧,名花独步今。移从洛浦远,濯自锦江深。传得巫山貌,非因延寿金。不须天女散,已解动禅心。

借鉏斸药喜微香,汲井浇花趁晚凉。胸次何曾横一物,尊前尚欲笑千场。锦江秋雨芙蓉老,笠泽春风杜若芳。归去自佳留亦乐,梦中何处是吾乡?

我乐非君乐,君忧非我忧。蓬蒿与溟渤,终老不同游。

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回溪已失,远嶂犹连。侧径樵客,长林野烟。青峰之外,何处云天。

太清宫庙近蓬莱,连日天门六扇开。万乘旌旗冲晓过,两宫舆辇诘朝来。城中三水河通汉,庭下千官棘映槐。老稚扶攜同祝圣,年年常此望昭回。

面幽连野色,审曲带城闉。但见流花水,难寻避世人。蟠桃知几熟,藓洞谩长春。税驾追前事,踌躇要路津。

巨浸连吴越,高躔直斗牛。玄明开别府,江伯汇支流。象纬元精逼,神奸秘怪裒。番君疏带砺,彭蠡壮襟喉。赴隙如无地,凭壖忽有州。津涯逾写润,窟宅定刳幽。岛认瀛鳌戴,涛疑阵马蒐。珠跳怜雨驶,镜滑识风收。树带乔枝隐,山余短碧浮。窥觇疲罔象,睥睨忲阳侯。漾月都迷皓,蒸云

心地清凉日日秋,怕沾尘土莫低头。置身不在众人下,处处皆成百尺楼。

风树秋悲乞暂闲,寿星宵陨几时还。子同房杜经纶地,夫在荀陈伯仲间。恩重七封开表海,行高三美勒名山。犹言未足平生养,看即元台恨莫攀。

翠云交干瘦轮囷,啸雨吟风几百春。深盖屈盘青麈尾,老皮张展黑龙鳞。唯堆寒色资琴兴,不放秋声染俗尘。岁月如波事如梦,竟留苍翠待何人。

先生才盖世,家事少经心。流落初相偶,委虵志益深。功名入图史,文字刻缪琳。有助知由内,驺虞欲重吟。好礼忘耆老,持家历盛衰,谨严终至一,贫富各従宜。晚岁仍闻道,临终竟不疑。外人传一二,犹得载铭诗。

对月成词句,临风写颂章。一枝银管瑞中祥。随手染清凉。玉洞六开深浅,宝树花分篆香。蓬莱仙岛是吾乡。宴罢后琼堂。

旷望丛台路,飘颻楚塞人。琴堂无故旧,何计免沾巾。

梵宇出林杪,暝色敛烟树。钟声有针中,听於无听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