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五首·并序)

药苗初茁水生荭,老麝收香鹿养茸。
二月春光才霁雪,一番花信又颠风。
参差鹦鹉全身白,浅淡棠梨半面红。
正是江南寒食近,满帘飞絮雨蒙蒙。
¤

作品评述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五首·并序)》是明代杨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春日山西的景色和自然景观,通过对草木、动物和天气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药苗初茁水生荭,
老麝收香鹿养茸。
二月春光才霁雪,
一番花信又颠风。
参差鹦鹉全身白,
浅淡棠梨半面红。
正是江南寒食近,
满帘飞絮雨蒙蒙。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山西的春天为背景,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春日气息为主题。诗人把握了春天初到的氛围,以及春天的特点和变化,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首先,诗人提到了药苗初发芽,水生的荭(一种水生植物),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接着,诗人提到了老麝(指麝香)的香气和养茸的鹿,这表现了春天的丰收和富饶。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二月初春的景象,春光明媚,雪已融化,花朵开始绽放,但又有风吹落花瓣,显示了春天多变的天气与花朵的脆弱。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参差排列的鹦鹉,它们全身洁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春天的明亮和多彩。而浅淡的棠梨花则只有半面红,显示了它们刚刚开始绽放的娇嫩。

最后两句描述了江南地区临近寒食节的景象,满天的飞絮和细雨模糊了视线,给人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这也可以视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象征,暗示着作者心中的忧愁和离别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变化,体味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诗词推荐

茅屋三间一坞云,此窝真是足养吾神。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津津河北流,嶭嶭两城峙。春秋诸侯会,澶渊乃其地。书留後世法,岂独讥当世。野老岂知此,为予谈近事。边关一失守,北望皆胡骑。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蝟。纷纭擅将相,谁为开长利,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欢盟从此数,日月行人至。驰迎传马单,走送牛车疲。征求事供给,厮养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

溪边闲坐眼慵开,波射长堤势欲摧。多少水禽文彩好,几番飞去又飞来。

风和日永饱食已,雨急天寒户不开。遇此佳时无一事,搘床高枕听咍台。

中春天气禁烟暖。余七叶,丹蓂未卷。海岳灵辉储庆远。降非熊,运符亨旦。宝雾香凝,非锦筵红荐。永算金尊屡满,酒里千年春烂漫。共朱颜,镇长相见。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骄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去国独依依,羁臣泪湿衣。梦中燕月冷,望里楚山微。世变人惊老,身全诏许归。舟前枫叶落,应到故园扉。

山路尽陂陁,行人陟险多。风头沙碛暗,日上雪霜和。草浅飞鹰地,冰流饮马河。平生画图见,不料再经过。

逢君金华宴,正味百花仙

数柄疏荷出小池,幽香深谢好风吹。晓来秋气凝清露,似学湘妃怨九嶷。

**春江走怒雷。翠岩千丈立崔嵬。山英似与游人约,尽放浮云一夕开。倾绿酒,坐苍苔。大书岁月记曾来。直将酩酊酬佳节,挽住春光不放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阴不得见,见期在东阳。东阳忽岁华,欲往又阻长。贻书辄无报,有便复寄将。以君懒於书,我岂望得当。永怀十年别,动止曾莫详。君貌今何如,孰与我老苍。就使白发同,脚力谁弱强。日饭米多少,饮酒可几觞。尚能甘寝耶,比之昔对床。嫂氏亦晚景,吾妇伯姊行。为君过客频,膏沐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池面炎风起,烟痕一拂微。无形还有影,掠水去如飞。

黄叶婆娑上钓舟,唤回旧梦到江流。多情政自怜樯燕,两鬓终当付野鸥。未说离怀向南浦,须知诗意在夔州。朔风昨夜吹沙急,早觉寒声战玉楼。

大埠初分生怪石,曾与不周山作骨。山崩地缺天柱摧,片石耆姿转奇崛。娲皇炼石补天工,化作五星成五色。地下为石天上星,顽质变化生神灵。一朝天狼齧蚀五星陨,陨石枕头野犹有光晶荧。何人夜负入海屿,错杂昆吾无觅处。中间块石独崎嵚,住在锦溪溪上浒。石润可以砚,石文可以屏

控沧江。排青嶂,燕台凉。驻彩仗、乐未渠央。岩花磴蔓,妒千门、珠翠倚新妆。舞闲歌悄,恨风流、不管余香。繁华梦,惊俄顷,佳丽地,指苍茫。寄一笑、何与兴亡。时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

朔风漠漠低黄云,晓看缤纷万鹤群。为应农祥眉一展,更将余力付斯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