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趋曲

岸上相将叠鼓催,青翰齐上碧波开。
鵁鶄属鳿不惊起,惯见兰桡日日来。

作品评述

《吴趋曲》是一首宋代文同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岸上相将叠鼓催,
青翰齐上碧波开。
鵁鶄属鳿不惊起,
惯见兰桡日日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人的景象,描述了一群人在岸边敲打鼓声催促着船只启航的场景。当鼓声响起时,船只迅速驶向碧波茫茫的河面。即便有鸥鹭在附近,也不会因为鼓声而惊飞。这是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天天都能看到华丽船只划过河面。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繁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诗中的“岸上相将叠鼓催”描绘了人们热烈的场景,仿佛可以听到鼓声回响在江畔。通过“青翰齐上碧波开”,诗人表达了船只迅速驶向远方的景象,以及碧波荡漾之美。接着,诗人提到了“鵁鶄属鳿不惊起”,这里的鵁鶄指的是一种水鸟,而鳿则是指白鹭。它们并不会因为鼓声而惊扰,说明它们已经习惯了兰桡划过的日子。最后一句“惯见兰桡日日来”则强调了兰桡船只的常态,船只每日穿行在江河之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繁忙而和谐的景象。通过船只的快速行驶和水鸟的不受干扰,诗人表达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生活氛围和人们对船只的习以为常的感受。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刻画细腻而富有生动感,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并让读者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景山书来说蜀珍,与吾气象清而真。束书亟归侍温清,力祈朴学为是正。程文不过工进取,何若杜门诵论语。一言可以行终身,世间至乐惟求仁。弋阳余干相望尔,紫阳的传伯舆是。同志更有李纯父,劲节清名照今古。为我问讯出此诗,子亲炙之有余师。

耻将官业竞前途,自爱篇章古不如。一炷香新开道院,数坊人聚避朝车。纵游藉草花垂酒,闲卧临窗燕拂书。唯有明公赏新句,秋风不敢忆鲈鱼。

舟横别港赴鸥约,人立斜阳等燕归。心事一春拈不出,两堤杨柳又绵飞。片云筛雨过横塘,衬断苹风作晚凉。意快短檠推不照,柳边听月对啼螀。

长安城外白云秋,萧索悲风灞水流。因想汉朝离乱日,仲宣从此向荆州。

击髆舞,恨满烟光无处所。泪如雨,欲拟著辞不成语。金凤衔红旧绣衣,几度宫中同看舞。人间春日正欢乐,日暮东风何处去。

百尺丰堂汶水滨,鲁侯清燕此逡巡。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引客笙歌行处是,赏心花木四时新。未应久作林泉生,天子今思旧学臣。

漫漫夜气万山深,风露高寒天宇清。檐月窥人惊白发,炉烟凝坐悟黄庭。挑灯看剑心犹壮,欹枕听泉眼独醒。毁誉不公随好恶,试观陸羽煮茶经。

结庐兄弟近长安,弊却儒冠竟不弹。自茹芝来轻汉召,肯将瓜去博唐官。贫多乐事清无尽,手写新诗墨未乾。史笔须评隐君传,姓名应作古人看。

松风百步到灵阳,千古风流忆长房。竹杖化龙无处觅,空饶陂水绕堤长。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輧。

藉甚零陵郡,风流记昔贤。宅存元不部,人识范忠宣。山近地宜竹,溪清岸有泉。官閒时访古,余韵故依然。

蚊母羽虫孽,与人无怨尤。胡为含毒害,吐蚊吼如牛。纷纷散草泽,勣勣森戈矛。无辜受螫蠚,皮破腥血流。覆巢或有令,未应后鸺巘。

秋天欲霜夜无风,我意不在天地中。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解空长老莲花手,曾以佛书亲指授。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象邑推三后,灵光赖此贤。老成俄已矣,远迩为潸然。孝敬心何极,公平录尚传。佳城隔风浪,忍赋薤歌篇。

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若人会得嫣然态,写作杨妇出浴图。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

菡萏露不迟,蒹葭霜岂晚。我生宁免愁,别离无近远。

高步长裾锦帐郎,居然自是汉贤良。潘岳叙年因鬓发,扬雄托谏在文章。九天韶乐飘寒月,万户香尘裛晓霜。坐见重门俨朝骑,可怜云路独翱翔。

客子空知行路难,中田耕者自高闲。柳条莺啭清阴里,楸树蝉嘶翠带间。梦幻百年随逝水,劳歌一曲对青山。出门捧檄羞闲友,归寿吾亲得解颜。

苍鹤飞来水竹幽。初弦凉月一帘秋。木犀花底试新_。凤_砚供无尽藏,龙飞榜占最高头。慈闱洗眼看封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