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包山杨明府宅

十年共艰难,老友杨明府。
贤令实所赖,拙守何足数。
尚忆纷纭初,天地沸鼙鼓。
穷山古未见,倏忽集万马。
家财吝不捐,宁保杀与掳。
公一无所爱,什器亦遭斧。
我书寄歙山,万卷弃草莽。
即令两秃翁,衣破缺纫补。
独有浩然气,依旧塞□□。
□□白云村,连榻晓共语。

作品评述

《宿包山杨明府宅》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诗中描述了诗人与杨明府的友情和对杨明府的赞颂,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孤寂和对世事的感慨。

诗中的“十年共艰难,老友杨明府。贤令实所赖,拙守何足数。”表达了诗人与杨明府共度的艰辛岁月和他对杨明府的敬佩之情。诗人认为杨明府聪明才智出众,是他所依赖的良朋,而自己的才能拙劣,无法与之相比。

“尚忆纷纭初,天地沸鼙鼓。穷山古未见,倏忽集万马。”这两句表达了过去的情景,形容了当时的纷乱和喧嚣,以及突如其来的战乱。穷山指的是边远的地方,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方没有受到战乱的侵扰,而突然间战事却临近而至。

“家财吝不捐,宁保杀与掳。”诗人表达了自己宁愿保护家财也不愿投降的决心和坚守的精神。他选择守身如玉,不屈不挠,宁愿面对杀戮和劫掠,也不愿屈服。

“公一无所爱,什器亦遭斧。我书寄歙山,万卷弃草莽。”这两句揭示了杨明府公正无私的为人和他所受的冤屈。诗人将自己的书籍寄托给杨明府,表达了对杨明府高尚品德的赞赏和对友情的托付。万卷弃草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追求学问的决心和对书籍的珍视。

“即令两秃翁,衣破缺纫补。独有浩然气,依旧塞□□。”这两句展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和人格魅力。诗人形容自己和另外两个秃顶的老人,衣衫破旧却用线缝补,表现出他们朴素无华的生活方式。然而,他们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志向,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白云村,连榻晓共语。”这两句暗示了诗人的归宿和心灵的寄托。诗人选择了一个宁静的村庄作为自己的居所,与杨明府在一起,共同度过黎明时分,交流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杨明府的友情和对杨明府的赞颂,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义气和高尚品德的追求,展示了他们在动荡时期仍然坚守真善美的精神。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娲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长生不计年。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消兵渐觉腰无犊,种德方知福有田。彤管何人书後会,椒花椿颂一时编。

书窗兀兀到斜曛,羊胛烹来我亦欣。莫讶广文官独冷,水光一抹当罗裙。

吾子一布衣,抱道仍怀德。人呻仰其高,耐寒如松柏。亦复诮其介,忍穷如铁石。欲耕且无田,欲住且无宅。借人茅舍居,破漏无遮幂。兀坐懒扫除,凝尘常满席。文章老更成,初不事雕刻。间为场屋游,往往遭弃掷。进取既不谐,资身又无策。敩学三十年,尝作离乡客。亦岂无六亲,为亲

与师同月不同年,归墨归儒各自缘。想得山中无寿酒,但携茶到菊花前。

吴地繁华半劫灰,故山秋远梦频回。琵琶亭老春风棹,桑落洲寒夜雨杯。岁月悠悠人几换,关河渺渺雁空来。酒酣欲寄登临眼,黄叶斜阳满废台。

闻道金城煮{左酉右冥}{左酉右蠡},贡包长伴雨儿梨。好今万里风流在,浙水东头又浙西。

我才弱冠出乡闾,日渐回头旧迹疎。惟有乡闾才德士,记在心胸如记书。老来乍作龙门客,臭味讶君多似渠。讲论前辈三数公,果然少壮皆群居。因话隆兴乾道事,恍惚此身栖故庐。乃知场屋非巨网,却放鲲鲸为逸鱼。不得浮名须得寿,人爵何如天爵有。谈禅会意一二言,遣兴成诗千百首。

天山西北居延海,沙塞重重不见春。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天地元知一指齐,樗庵小小架榱题。故应懒散身常健,孰谓昂藏意未低。神气自调丹鼎火,仙班不藉紫芝泥。落成此老来酣饮,酬爵端容据席西。

明月从东来,幽窗光炯炯。疏窗一尺许,写我肩与顶。可怜窗下心,愧此窗上影。

今有二异僧,一虎随之入城市,一曳布袋引群小儿,民间不鼎沸喧哄乎。以人情观之,书本相传如此,既未亲见,不可信也。惟寒山、拾得有道之士,实有其人,有其事,有其诗数十百篇。如秦楼有美女,杂佩何珊珊;鹦鹉花间养,琵琶月下禅;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常如此,芙蓉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彼美邢侯者,逢人满口夸。有恩沾小户,无势挠公家。拔尽民间薤,栽添境内花。吾诗采清论,一字不曾加。

弓疲矢尽三千里,节弊衣穿十九年。流落天涯有离别,当时谁拟画图传。

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销磨。惟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游山瓢具竹边安,石鼎松边沦凤团。更向梅边观鹤舞,好将模作画图看。

鸡号出郊坰,残月犹未没。东方迤逦明,林表上初日。团圆状车盖,光射半天赤。我时决两眦,喜极还叹息。迩来天令乖,宇宙秋霖积。阴霾翳扶桑,不放翔阳逸。行者厌泥涂,耕者忧稼穑。官卑何所为,坐视空戚戚。金乌忽飞晓,光曜宛如昔。须臾一镜升,烟雾眇无迹。八绂顿清明,万象

舟前鹅羽映酒,塞上驼栈截肪。春工若与多叶,应入姚家雁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