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忆秉之(其四)》
拼音和注音
cháng shí jiàn yuè bèi xiāng sī , hǎi běi tiān nán huì yǒu q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相思:(动)彼此思念。多指男女间因爱慕而引起思念。
天南: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
常时:固定的时间。平时。时常,常常。
海北天南:海北天南hǎiběi-tiānnán[faraway,distancefromnorthseatosouthsky]一个在天南,一个在海北,形容相距极远。也作“天南海北”。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唐·刘禹锡《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常时见月倍相思,海北天南会有期。
今日举杯还向月,不知何日是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