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行杂诗

蒲颿风驶送行舟,篷底哦诗相棹讴。
三老相呼兴不浅,溪回山拥近严州。

作品评述

《纪行杂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洪。该诗以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的体验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
蒲颿风驶送行舟,
篷底哦诗相棹讴。
三老相呼兴不浅,
溪回山拥近严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船行的情景。蒲颿风吹送着行舟,船篷下响起了诗歌的声音。诗中提到三位老人相互呼喊,兴致不浅,暗示了作者与同伴们一同出行,共同分享旅途的快乐。而溪水回旋,山峦环绕,预示着严州已经近在眼前。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氛围。诗中的蒲颿风和溪水山峦,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船上的诗歌声响起,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愉悦和激动情绪。

此外,诗中提到的三老相呼,兴致不浅,也反映了作者与同伴们一同旅行的欢乐氛围。这种团结与互助的精神,使得旅行变得更加有趣和难忘。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旅行的美景和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同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刻的珍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诗意和细腻的描绘,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人不禁想象旅行的自由与快乐。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吴起弃骨肉,用释鲁君疑。萧何买田宅,更要汉祖知。结绳可息争,书契计已痴。反覆者人心,周防良足悲。曾参杀人谤,三至母信移。君臣不易逢,终始贵难离。

穷冬策羸马,只役走南山。原野势忽尽,并溪屡回沿。列石如牛羊,流泉鸣佩环。两峡忽壁立,仰失团圆天。浅涧冻欲绝,层冰洌我泉。跻攀越前岭,危石万丈悬。衣薄近翠壁,云低上层颠。谷深日无辉,地绝风更寒。百里不逢人,我徒互悲叹。但见女几峰,万寻戈剑攒。淋漓锁冰雪,冷射

雪气着我屋,鸡肤畏薄衾。春寒竹窗睡,晓梦故乡心。多病妨豪饮,无私称苦吟。小炉炽新炭,卯酒再三斟。

仿佛经行地,还寻古渡边。山禽多白练,溪药间黄连。漠漠将晴雨,迢迢欲暝烟。恍然惊梦醒,二十有三年。

荡荡鸿明,称秩群祀。配以昔帝,式重农事。洁史圭瓉,黄流在中。灵其监兹,肸乡岂融。

雨荷惊起双飞鹭。鹭飞双起惊荷雨。浓醉一轩风。风轩一醉浓。午阴清散暑。暑散清阴午。斜日转窗纱。纱窗转日斜。

躬展盛人,天步逡巡。乐备礼交,嘉玉既陈。神方安坐,牙祉纷纶。陟降有容,皇心载勤。

孤台起天半,群峰罗崔巍。大王挺其间,玉女相因依。上攀牛半墟,下窥鸥鹭矶。神仙遥可接,灵草正秋肥。念此结绸缪,岂谓赏心违。浮云乱幽壑,明月流清辉。白云凄以寒,游子各言归。玄鹤向我鸣,秋风吹我衣。愿借凌风翮,送君西北飞。

政坐诗无半点尘,天令著句锦江春。远民蒙惠即真学,漫仕绿亲非为身。许日相从今恨少,先生此别我谁邻。不应更作徒劳叹,廊庙方寻密县人。

去年太岁田间土,明日香烟壁下尘。马上新人红又紫,眼前歌妓送还迎。钗头燕,胜金紃。燕歌赵舞动南人。遗民植杖唐巾起,闲伴儿童看立春。

耆年时一二,新第阙西南。好客心终在,忘怀日纵谈。规模人共记,风味我犹谙。谁是羊昙首,回车意不堪。

当年计过之,今日事难随。天命不我佑,云山聊自怡。无何缘淡薄,遂得造希夷。却欲嗤真宰,劳劳应不知。

江头一夜水鸣艖,江外欢声百万家。已报主人诗满袖,更夸使者雨随车。支离田父烟蓑湿,辟易炎官火伞伴。一望阿瞒狼狈地,村村刺水透针芽。

蛛网羃虚檐,一饱罗群飞。寒蚕齧枯桑,一身终茧丝。物物巧生理,我生拙奚为。貂裘日以弊,石田岁长饥。一贫已到骨,一气傥未衰。举目送飞鸿,悠悠知我谁。

相思非是远,风雨遣情多。--皎然愿欲披云见,难堪候晓过。--李纵夜长同岁月,地近极山河。--郑说戒相初传授,文章旧切磋。--王遘时称洛下咏,人许郢中歌。--崔子向惆怅徒延首,其如一水何。--齐翔

诚和尚昔挂孤帆,圭上人今架小庵。老去身无安顿处,挑包便拟作禅参。

遑遑行路难,汲汲艰食迫。井田邈不再,兼并蔽阡陌。永怀先父祖,遗我以清白。出门无所容,疑此天地窗。秋风瘦遥山,凉意惬行客。江南记旧游,不历歧王宅。

醉语醒犹记,来诗读转新。不绿明好密,其柰客居贫。无乃阳秋误,云何鼠朴珍。端今和者寡,敢以速为神。

凉州博酒不胜痴。银汉乘槎领得归。玉骨瘦来无一把,向来马乳太轻肥。

苔寒两不借,对面宁尔劳。欲语二三子,卑之毋甚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