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慈溪普济寺古松

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
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
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
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

作品评述

《咏慈溪普济寺古松》是宋代朱翌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诗词《咏慈溪普济寺古松》
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
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
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
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慈溪普济寺中古老的松树。诗人以寺庙为背景,通过描述它的环境和景观,表达了对古老松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赏析:
诗的第一句“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暗示了普济寺的庄严和历史渊源。释子宫指释迦牟尼的道场,表明这座寺庙承载着佛教的传承。第二句“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期待,希望它能超越凡俗的局限,具有更加崇高的品质。诗中的“老松公”指的是松树,将其拟人化,赋予了它一种尊贵和长寿的形象。

接下来的两句“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描绘了松树高大挺拔的形象。它们象征着松树的雄伟和威严,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松树的景仰之情。最后两句“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暗示了松树的顽强和生命力。松树常常被认为是吉祥长寿的象征,而龙则象征着神奇与力量。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这棵古老的松树,防止它在雷雨的时刻失去生机,蜕变为龙。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慈溪普济寺中的古松,通过赞美松树的高大、威严和生命力,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松树的形象,使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松树的深深喜爱和仰慕之情。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诗词推荐

高鸟知还久倦飞,分甘万里迈王畿。虎头食肉侯何用,鸡舌含香事已违。博望寻源经月去,长卿喻蜀暂时归。寄言玉笥云中客,终拟相从采蕨薇。

先生五兵游,文焰藏金鼎。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常言一粒药,不堕生死境。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

偶无公事独凭栏,领略风烟万顷宽。说似西廊曾懋父,倩君椽笔写郊寒。

扶藤有兴即东西,不用花骢向月啼。閒看浮云倚危峤,静临流水瞰寒溪。过频幸乐鸡豚社,归暮何忧虎豹蹊。肯似世尘名利客,班荆折柳怅分携。

争妍占早。只有梅同调。紫晕丁香青盖小。比似横枝更好。日烘锦被熏香。老夫恼得颠狂。把酒花前一笑,醉乡别有风光。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衰质蒲柳如,日夕就枯槁。往梦桃李春,其能几日好。志业亦无成,飘零逐衰草。浮荣岂足怀,妄念犹风扫。陈言亦刊落,损学而促道。誓当与世违,山林以终老。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永久无休期。马生角,慈乌头白,天柱折,地维缺,华岳兀,天地无日月,乃敢与君绝。

于穆元后,元临紫宸。飞緌星拱,建羽林芬。徽羽是奉,鸿名愈新。荷兹介祉,永永无垠。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二千年前公案,今朝重为提撕。同住大光明藏,无修无证无为,脑后依前欠一槌。

西窗梦断檐光晓。雪交坠、□□山僮惊报。岩岫化银宫,似白云仙岛。万树梨花都开遍,怪一夜、春风来早。凝眺。想千家晏起,村巷幽悄。谁解唤扫庭除,命雕鞍迎客,玉壶注酒。金帐拥红妆,惜盛欢难久。何似袁安门昼掩,抱清冷、年年如旧。须候。候暖日烘梅,竹松回秀。

一生已得半生閒,出入诗篇酒盏间。祗把小儿看造化,不妨老子号痴顽。幻身且喜无诸恙,灵药谁能觅大还。多谢梅花来荐寿,年年雪裹破春颜。

右军怀逸民,向平悟《易》卦。如何不决去,皆云待婚嫁。区区儿女情,达士何足挂。我今履其境,此语叵深讶。嗟予丧乡土,旧业废耕稼。连蹇五九年,玄发忽已化。一女首甫笄,两男肩相亚。依依向父情,款款接言话。素怀归衡庐,顾此岂遑暇。寒鸡翼其雏,鸣鸠均上下。物性犹有然,

每来归意懒,都尉似山人。台榭栖双鹭,松篁隔四邻。迸泉清胜雨,深洞暖如春。更看题诗处,前轩粉壁新。

万仞崖头自放身,始知花发不干春。更从个裹寻枝叶,笑倒当年树下人。

已闻人舍地,结构旧基平。一面湖光白,邻家竹影清。应难寻辇道,空说是王城。谁信兴亡迹,今来有磬声。

得性贤於得禄,归山胜似旭朝。饮涧肺肠清净,卧云魂梦逍遥。

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玄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桨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餗也应加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

清晨承诏命,丰岁阅田闾。膏雨抽苗足,凉风吐穗初。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好入诗家咏,宜令史馆书。散为万姓食,堆作九年储。莫道如云稼,今秋云不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