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慈溪普济寺古松

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
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
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
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

作品评述

《咏慈溪普济寺古松》是宋代朱翌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诗词《咏慈溪普济寺古松》
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
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
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
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慈溪普济寺中古老的松树。诗人以寺庙为背景,通过描述它的环境和景观,表达了对古老松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赏析:
诗的第一句“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暗示了普济寺的庄严和历史渊源。释子宫指释迦牟尼的道场,表明这座寺庙承载着佛教的传承。第二句“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期待,希望它能超越凡俗的局限,具有更加崇高的品质。诗中的“老松公”指的是松树,将其拟人化,赋予了它一种尊贵和长寿的形象。

接下来的两句“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描绘了松树高大挺拔的形象。它们象征着松树的雄伟和威严,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松树的景仰之情。最后两句“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暗示了松树的顽强和生命力。松树常常被认为是吉祥长寿的象征,而龙则象征着神奇与力量。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这棵古老的松树,防止它在雷雨的时刻失去生机,蜕变为龙。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慈溪普济寺中的古松,通过赞美松树的高大、威严和生命力,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松树的形象,使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松树的深深喜爱和仰慕之情。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诗词推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双黄鹄,两鸳鸯。迢迢云水恨难忘。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倩猜。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

平生受用,三尺吹毛。欢喜斩新,拾得孟劳。梦中唤起,犹自忉忉。我王库中,无如是刀

我修祀事,于何致诚。罔敢怠佚,视兹硕牲。纳烹芳俎,侑以和声。格哉休应,世济星明。

彩云缭绕七香车,洞里神仙炼紫霞。华表鹤归春寂寂,东风吹尽碧桃花。

胸次有藻鉴,声行朝野间。我来勾践国,君住少微山。青眼肯相顾,白头今得閒。穷通无可问,归去掩云关。

大行好流,三十有六。无此火儿,其数不足。

喜友称高儒,旷怀美无度。近为东田诱,遂耽西山趣。庭有介隐心,得无云泉误。府公中司贵,频贻咫尺素。郡佐仙省高,亦赠琼瑶句。诮兹长往志,纡彼独游步。禅子方外期,梦想山中路。艰难亲稼穑,晨夕苦烟雾。曷若孟尝门,日荣国士遇。铿锵聆绮瑟,攀折迩琼树。幽践随鹿麋,久期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天下法窟丛林,四月初一结制。无门逐恶随邪,要效死心旧例,普请诸人脑门著地。

归装衣楚楚,家世印累累。来作箕帚妇,不忘蘋藻诗。居然成万古,何啻谒三医。骑省还秋直,霜侵鬓脚衰。

锦云忽把老瞳遮,寿语何为及我家。怕说庚寅赋湘芷,漫书甲子谱陶花。长途交鹜鼠为虎,孤迹偷生蛇放蟆。人世到今何足问,桑榆况已日西斜。

兰若倚西冈,年深松桂长。似闻葛洪井,还近赞公房。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下方一回首,烟露日苍苍。

云山深处望潇湘,岩石沈沈已夕阳。却整舟帆凌浩渺,回看城郭似家乡。挥戈径欲回羲驭,散发今知出吕梁。不是浮休动归兴,对眠犹可借禅床。

蜀葵鄙下兼全落,菡萏清高且未开。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闻香不称从僧舍,见影尤思在酒杯。谁笑晚芳为贱劣,便饶春丽已尘埃。牵吟过夏惟忧尽,立看移时亦忘回。惆怅寓居无好地,懒能分取一枝栽。

欲挽馀芳近酒卮,丁宁红紫莫相违。纵无风雨飘零去,已是愁蜂燕子归。

弟兄眉最白,人物眼常青。论事犹迎刃,谈兵若建瓴。訏谟皆上策,道德有强形。办却聊城矢,还书剑阁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