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宰北湫祷雨

龙卧西山护密阴,肯来北洞礼观音。
便分杨柳军持水,与作商岩旱岁霖。

作品评述

《史宰北湫祷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石。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龙卧在西山上保护浓密的阴云,以及为了向观音菩萨表示敬意而前往北洞礼拜的情景,展现出作者对于干旱天气的焦虑与希望。他请求观音菩萨给商岩带来雨水,以宣泄自己对于旱季影响的关切和对于农业的重视。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龙躺在西山保护阴云,
愿前往北洞礼佛观音。
分派杨柳军队取水带,
商岩旱季求降霖。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描绘了一个有关干旱的情景,通过对自然与信仰的融合,展示了作者对于旱情的关注与期望。他借助诗词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于观音菩萨的虔诚。

赏析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的深沉感慨和对于信仰的坚定执着。诗中的龙卧西山,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描写方式,展示了自然界力量的宏大与恢弘,也用来暗示着作者对于干旱的担忧。北洞礼佛的情节则表达了作者的信仰与敬畏之情,他将农民与观音菩萨联系在一起,寄托了对于水源的渴望与期盼。

同时,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来烘托诗情。将杨柳军队分派去取水,象征着作者对于水源的追求和期待。商岩作为一个象征着干旱的地名,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雨水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心声,给读者带来了对于旱情的思考和对于信仰的思索。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何处催耕早,宣城刺史先。旗麾明晓市,耒耜遍晴川。道咱欢声接,樽罍丽景鲜。似闻携百榼,分饷及高年。

东方龙君降灵女,腾飙曳烟轧腥雨。扑花扫海神为悲,玉帝封为九河主。贝宫铜龙刺云滑,彤台斗玉蛟柱八。琼丝络凤骑紫霞,金帖珑珑水晶袜。鳌头牵波月簌漉,翠幄银屏沓珠屋。倒窣天瓢浇火龙,九点齐州一时绿。挝钟欢饮邀万年,花宫盘盘象青天。湘妃献乐鼓冰弦,下窥四海销氛烟。

三年娠孕疑希有,千里乡关不共归。旅殡新坟今宿草,西风老泪更沾衣。

日永蚕收簇,风高麦上场。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

禁篽初晴,见万年枝上,工啭莺声。藻殿连云,萍曦高照檐楹。好是帘开丽景,袅金炉、香暖烟轻。传呼道、天跸来临,两行拱引簪缨。看看筵敞三清。洞宝玉杯中,满酌犀觥。烂熳芳葩,斜簪庆快春情。更有箫韶九奏,簇鱼龙、百戏俱呈。吾皇愿、永保洪图,四方长乐升平。

苍颉书成能哭鬼,不知鬼谷事如何。仪秦尚学先生术,料得先生术更多。

仿佛之间一倍杨。

山空不隐响,一叶落还闻。龙去遗荒井,僧归礼白云。虫丝昏画壁,岚气湿炉薰。睡思浑无奈,茶瓯易策勋。

下马过天津,听传禁漏频。惟怜一桥月,曾照六朝人。金剥宫门安,红飞粉壁尘。中官来宿内,因问帝乡亲。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天教占了,百花头上,和羹未晚。

欲从蒲涧问安期,仙事茫茫不可知。何许寸根仍穊节,解教霜鬓却青丝。风流公子茝兰伴,憔悴骚人香草诗。乞取萧疏映窗几,苍然常揖岁寒姿。

小立娉婷,歌声低遏行云住。不胜珠翠。玉面慵梳洗。除却姚黄,魏紫谁堪比。君描取。卷中人美。得似崔徽未。

阴崖古木挂藤萝,下有神龙阅世多。荇带水衣闲自舞,鲦鱼石蟹戏相过。岂知霖雨为何事,自喜红尘不到他。落叶满林送去路,牧童相引到山阿。

从来湖上胜人间,远爱浮云独自还。孤月空天见心地,寥寥一水镜中山。

昔从永和望青原,永和在地山在天。今从青原望万象,青原在下台在上。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如登中天骛八极,下视积苏同绛空。万物一马喻多少,漆园小家穷计校。须弥芥子亦未妙,葱岭老胡乌知道。此诗解嘲仍索闹,举似先生应绝倒。

废宫荒苑莫闲愁,成败终须要彻头。一种风流一种死,朝歌争得似扬州。

秋归虎豀月,摧锡入云松。又向深山住,还闻古寺钟。出生供野鸟,持况伏潭龙。好去东林下,吟看五老峰。

雅颂意久不闻,周孔业将遂堙。若要兴减继绝,不妨动地惊人。

簇簇竟相鲜,一枝开几番。味甘资麹糵,香好胜兰荪。古道风摇远,荒篱露压繁。盈筐时采得,服饵近知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