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潭精舍偶成

茅屋三间一雹云,此窝真足养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
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
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作品评述

《凤潭精舍偶成》是宋代方逢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茅屋三间一雹云,
这个小茅屋下雪花飞舞,
此窝真足养吾神。
这个住所真够养育我的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
不知逐鹿时断掉蛇的手,
但见落花啼鸟春。
只看见落花和鸟儿的声音,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石几梅瓶添水活,
石几上的梅花瓶里加满水,焕发生机,
地炉茶鼎煮泉新。
地炉上的茶鼎煮沸清泉,焕发新意。

古今天地何穷尽,
古代和现代,天地之间的变迁无穷无尽,
愧我其间作散人。
我在其中自愧身份为一名隐士。

诗意和赏析:
《凤潭精舍偶成》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诗中的茅屋、落花、鸟儿、石几、梅瓶、地炉等形象都展示了隐士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的敏感。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隐士的居所,茅屋中下雪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宁静和纯净。接着,诗人提到逐鹿和断蛇,这些隐喻着世俗的权力斗争和战争,而隐士却远离这一切,只专注于自然的美好。随后,诗中的落花和啼鸟又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人带来希望和新生。

诗的后两句描述了隐士的生活细节,石几上的梅花瓶加满水,地炉上的茶鼎煮沸清泉,都展示了隐士对自然的关怀和热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变迁的思考,他自愧身份为一名隐士,但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和意义。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表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纯净和自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隐士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方逢振,字君玉,淳安(今属浙江)人。逢辰弟。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歷国史实录院检阅文字、太府寺主簿。宋亡,于石峡书院聚徒讲学。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一二八七)诏朝,不赴,学者称山房先生。有《山房集》,已佚;今存《山房遗文》一卷。事见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诗词推荐

树边久立任衣单,为爱天香彻骨寒。脑子斛量犹觉臭,安知人世有沉檀。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苍苍德也亦如斯,政化全归副倚毗。十万人家寫春色,不知谁解立生祠。

儒冠误终身,其始从上士。头白赋归来,不腐已其次。我今戒儿侄,万卷易双耜。向使微阿连,几败乃公事。

修行须是身衣布。受寂寥餐素。道心不与众心同,绝忧愁思虑。内中认取金怀聚。并开明玉兔,赤鸾抱住黑龟精,这些儿谁悟。

无子无年未葬身,生轻如叶死如尘。一棺丙舍终其馁,六载宜家似食贫。寒月射窗山鬼泣,西风号木夜蛩呻。剧怜原隰相求意,赢得衰残泪满巾。

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谁道使君贫且老,绣屏锦帐咽笙簧。

西风夜半摧炎暑,晓看云横天际秋。时序转移皆妙理,惟应及早戒衣裘。

乾月生真贤,老子其犹龙。主静以观动,万籁鸣秋虫。片心间渊明,结社同远公。俯仰身世浮,妍华收晴虹。堂迥妙香凝。超然天地通。至怀三斧外,真味一瓯中。震长可代父,物生辰与同。正东权发育,造化谁能穷。长居东昆隅,生意来重重。高枝翔凤凰,{左口中邕右隹}喈呜梧风。尝闻

东邻稻上场,劳之以一壶;西邻女受聘,贺之以一襦。诚知物寡薄,且用交里闾。努力毕农功,租赋勿後输。

物性由来易变迁,精金百炼始知坚。相逢即可无佳语,有负殷勤见赠篇。

小梅未可折,不折惜空回。拥鼻燃一枝,也道探春来。

白白红红相间开,三三五五踏青来。戏随胡蝶不知远,惊见行人笑却回。

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妒他心似火,欺我鬓如霜。慰老资歌笑,销愁仰酒浆。眼看狂不得,狂得且须狂。

楚天风色。一夜波翻雪。舣岸锦帆不度,天有意、且留客。鼓声吹取急。离觞须举白。看去芳菲时候,日边听、好消息。

炉香昼永龙烟白。风动金鸾额。画屏寒掩小山川。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同身共命,同气连枝。阿难合掌,迦叶扬眉。就中一句子,不许外人知。

长安为甚便归来。使我莲花五叶开。别有清光旧镇醅。独倾杯。免了

扫尽狂胡迹,回头望故关。相逢惟死斗,岂易得生还。纵宴参胡乐,收兵过雪山。不封十万户,此事亦应闲。玉帐将军意,殷勤把酒论。功高宁在我,阵没与招魂。塞色干戈束,军容喜气屯。男儿今始是,譀出玉关门。回首陇山头,连天草木秋。圣君应入梦,半路遣封侯。水不担阴雪,柴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