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环州先生

闲却秋洲野钓矶,谁知远出是危机。
一篙赣水虚舟急,千里诗魂半夜归。
前月仆来书尚健,一生志与命相违。
亲庭已老儿方幼,最为先生泪满衣。

作品评述

《哭环州先生》是宋代艾性夫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离开闲暇的乡野,踏上危险的旅途,心中满是不舍和忧虑的情景。

译文:
静静离开秋天的乡野,
谁知道远行是一场危机。
独自撑着船在赣水上急行,
千里之外,我的诗魂半夜才归来。
前一个月,我还收到他的信,
他的身体仍然健朗。
然而,他的一生志向与命运相悖。
家中的亲人已经老去,而我的孩子仍然幼小。
我这位先生,我的泪水湿透了衣襟。

这首诗揭示了作者的离愁与忧虑。他离开了宁静的乡野,踏上了一段危险的旅途,而这段旅途也象征着他的人生。他心中充满了对家人和自己未来的担忧,无奈地感叹自己的志向与命运之间的冲突。他的亲人已经年老,而他的孩子还很小,这使他倍感痛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家庭的思考和牵挂。

通过描绘诗人的旅途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诗词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它呈现了作者在离别和追求梦想之间的挣扎,以及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的无奈和苦闷。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家庭和亲情的深情厚意,强调了生活中珍贵的情感纽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离愁与忧虑,展现了对家庭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旅途和人生的描绘,它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使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的不易和珍贵。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诗词推荐

记曾飞矢集蛮毡,一着鞭争万骑先。邑篆愧分炎瘴地,朝衣犹惹御炉烟。莲塘小饮香随艇,月榭高吟水压天。此日隔花参簿尉,乌纱同乐太平年。

故家张乐娱宝,乐中无似秦筝大。华筵听处,一挥银甲,笙竽幽籁。四座雄声,满空秋雨,来从天外。甚*然思变,白翎清调,惊飞下,金莲塞。长忆桓伊手语,抚哀弦、醉歌悲慨。使君元有,不凡风调,平生豪迈。绿酒*堂,为予翻作,八鸾□海。道更张正赖,新声陶写,继中书拜。

曾见先生在九华,朝餐玉乳着琼花。鹿冠夜戴青城月,鹤氅晨披紫府霞。偶携剑在人间世,未把琴归仙子家。一笑相逢松竹里,炷香新话啜杯茶。

河洛周郊会,风烟晋部邻。人传种花县,地记躍鱼津。梨枣知秋晚,桑麻验俗淳。惟忧三载课,无术效臣恂。

清空片云,古潭万象。飘然何来,湛然何往。识则不识,知而无知。铁壁银山,挨开者谁。

自失孤山杯酒,两年相望梅花。交友平生几许,差池重复成嗟。

春风春雨急仍颠,闻道远劳从事贤。软脚不应惟命酒,池塘生草要新篇。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天外闻清梵,晨光满翠微。杖藜苍藓滑,斫药紫参肥。松偃云垂盖,花分露湿衣。一僧能话古,去住转忘机。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如风如高人,于世岂求售。惟予招则来,怏出土囊口。临风弄清泠,笑视月在手。吾州玻璃江,不减蒲萄酒。

花开来里,花谢也里。

俗缘已断宁容续,幽事虽多不厌增。折简迎医看病鹿,舂粳炊饭供游僧。

不入城门来五载,同时班列尽官高。何人牢落犹依旧,唯有江陵元士曹。

春方北度。又送秋南去。万里长空风雨路。谁汝冥鸿知处。朝朝旧所窥鱼。由渠水宿林居。为问江湖苦乐,汝于白鹭何如。

厌听鸠妇屋头声,十日何曾五日晴。一到红芳了归去,几多时便绿阴晴。

趣向菩提道,可道非常道。无名天地先,十方源浩浩。

生平未审何言句,得似羚羊挂角时。拊击自然皆率舞,不须羌管隔云吹。

新引龙孙欲解苞,篱根抽笋已梢梢。莓苔雨过蜗缘壁,杨柳叶深莺有巢。

书生豪气压千军,日出扶桑一卷文。铁研未穿时世改,功名回首信浮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