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林可山

可山无日不吟诗,我欲论诗未有期。
几次孤山明月下,手捋梅蕊立多时。

作品评述

《访林可山》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每到山中,我都能见到林可山,他无论何时都在吟诗。我一直想要与他讨论诗,但我们一直未能安排时间。几次在孤山下,我们在明亮的月光下相遇,我竖立着多时,手中抚摸着梅花花蕊。

诗意:
这首诗以访问林可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与他人分享诗歌心得的渴望。诗人多次寻找机会与林可山讨论诗歌,但未能实现。然而,在孤山明月的照耀下,诗人与林可山相遇,诗人沉思着,手中抚摸着梅花花蕊,暗示着他对诗歌的思考和灵感的流露。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对诗人心灵的滋养和启发。诗中的“林可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象征着一位擅长吟诗的山中隐士。诗人常常在山中遇见他,但却未能与他共同讨论诗歌。这种遗憾和期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情感共鸣。

诗人在孤山明月下与林可山相遇,这一场景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诗人立于山下,抚摸着梅花花蕊,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灵感的追求。梅花作为冬天的花卉,象征着坚强和坚持,与诗人对诗歌追求的态度相呼应。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诗歌的追求和与他人交流的渴望,同时通过山、月和梅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这首诗简洁而含蓄,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宋伯仁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的敏感。

作者介绍

嘉熙戊戌家马塍稿。

诗词推荐

缄题重叠语殷勤,存没交亲自此分。前月使来犹理命,今朝诗到是遗文。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最感一行绝笔字,尚言千万乐天君。

叠石梁空太守贤,一年功力倍千年。惠从今日流终古,智是当时决九川。有竞轮蹄何杂沓,无情风月亦流连。红灯焰焰三更市,从此吴江不直钱。

金相玉质介为裳,一骑红尘自远方。籍挂众香椒桂国,身居大海水云乡。丁蠃荐醢体犹具,甲煎流芬名未亡。举酒便应酬一醉,尊前风味试平章。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山僧爱修竹,种此出嚣尘。霜雪不知苦,岁时长自春。定回闲坐石,风过动吟身。傥欲求归止,清虚即道真。

无位真人赤肉团,大千沙界著毛端。明明不借他家事,用处全功只个般。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远狖啼荒峤,孤萤溺漫流。积阴开片月,爽气集高秋。去去胡为恋,搴芳时一游。

风花不恋枝,脱萼乱翻飞。自学空中雪,宁同垣上衣。绕庭回旋久无著,众鸟争衔何处归。

天性生虽具,人伦教可无。往哉亲父子,汝契作司徒。

爆竹庭前,树桃门右。香汤□浴罢、五更后。高烧银烛,瑞烟喷金兽。萱堂次第了,相为寿。改岁宜新,应时纳?。从今诸事愿、胜如旧。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休辞最后馀、酴酥酒。

入山知几约,手墨未曾乾。危世一游重,清交百念寒。吟成佳句易,说到太平难。终夜饮不醉,何从得睡鼾。

客来怕折枝揖,诏下尚扶杖观。佩吕翁一瓢易,悬季子六印难。

系船兰沚鱠长鲈,白袷方袍忽访吾。神甚爽,貌全枯,莫是当年楚大夫。

旧友尹师鲁,尝作送子文。文存人已殁,行复我何云。平寺为郡尉,遐方宜抚军。定过杨雄宅,野鹤自成群。

二图心悟非师传,子若通之可以仙。欲向丹房供洒扫,老人炉灶坏多年。

甃玉编金次第平,花纹隐起踏无声。几重便上华堂里,得见天人吹凤笙。

近来不贵蜀吴茶,为有东溪早露芽。二月制成输御府,经时犹未到人家。太官供罢颁三吏,东合开时咏九华。从此闽乡益珍尚,佳章奇品两相夸。

有铁莫妄熔,熔作侠士椎。有帛莫妄缝,缝作山人衣。君看天放翁,气貌绝清赢。濩落七尺身,仁义充肤肌。无家救人穷,无田恤人饥。江湖三十秋,白头转岖崎。余情尚洒洒,不吐酸寒辞。事慕古豪杰,诸儿那得知。或云有仙骨,深中愈难窥。趫腾华佗戏,偃蹇梁鸿噫。世熊贵反覆,口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