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谚

生东吴,死丹徒。

作品评述

《丹徒谚》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的一生,以及他在东吴生活和在丹徒去世的经历。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丹徒谚》中文译文:
生于东吴,死于丹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简洁明了地描绘了一个人一生的起落。诗人采用了对仗的结构,使整首诗词呈现出一种平衡和韵律感。

首先,诗人提到这个人的出生地是东吴。东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位于现在的江苏和浙江地区。这里象征着繁华、富庶和兴盛。生于东吴,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在年轻时享受了东吴的繁荣和荣耀,拥有了成功和幸福的经历。

然而,诗中的转折点出现在"死于丹徒"这句。丹徒是一个位于长江边的地方,即今天的江苏扬州市。这里代表着人的最终归宿,死亡和消逝。这个人的生命终结于丹徒,意味着他在东吴的辉煌和兴盛之后,经历了一段颓势和衰败。这个转折点让整首诗词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反差和思考。

《丹徒谚》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揭示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它传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人通过对东吴和丹徒的描述,以及对生死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过程中荣耀和衰败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它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个人一生的变迁,以及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诗人通过对地名的运用,将具体的地理景观与人生的起伏相联系,给诗词增添了一种寓意和哲理。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思考人生的起伏和变幻,以及如何在兴盛和衰败之间保持平衡和从容。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汝三彭说是非。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风定华犹落,鸟啼山更幽。只麽天真无少剩,莫於里许著丝头。

虬须憔悴羽林郎,曾入甘泉侍武皇。雕没夜云知御苑,马随仙仗识天香。五湖归去孤舟月,六国平来两鬓霜。唯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

妾生兮不辰,盛年兮逢屯。寒暑兮心结,夙夜兮眉颦。循环兮不息,如彼兮车轮。车轮兮可歇,妾心兮焉伸。杂沓兮无绪,如彼兮丝棼。丝棼兮可理,妾心兮焉分。空闺兮岑寂,妆阁兮生尘。萱草兮徒树,兹忧兮岂泯。幸逢兮君子,许结兮殷勤。分香兮剪发,赠玉兮共珍。指天兮结誓,愿为

多病眼昏书懒寄,烦君远寄密蒙花。愁无内史兼词翰,为写真方到海涯。

远山空处断云收,一段秋光野思悠。鹰隼不妨侵碧落,鱼岛自觉得沧洲。桑榆晚景能多日,桂菊他乡又一秋。聊把清尊浇眊矂,兹游还可再寻不。

槐叶阴阴覆短墙,微风细雨麦秋凉。如何一岁三春景,不及闲窗午梦长。

公于国史,以好砚称。石焉取斯,盖协其能。遒媚之观,在此尺纸。善工利器,予鉴如此。

八月风雨夕,千载孙吴书。老病虽惫甚,壮气颇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岂惟鏖臮兰,直欲封狼居。万乘久巡狩,两京尽丘墟;此责在臣子,忧愧何时摅?南郑筑坛场,隆中顾草庐;邂逅未可知,旄头方扫除。

篙撑舴艋閒来往,手把丝纶自卷舒。妻子已谙风露惯,篷窗便可当茅庐。

两峰相对立,佛屋住中央。有水地偏洁,无风心自凉。林虚猿应谷,人定月归廓。造物余清供,山栀一树香。

草草书传锦字,厌厌梦绕梅花。海山无计驻星槎。肠断芭蕉影下。缺月旧时庭院,飞云到处人家。而今赢得鬓先华。说着多情已怕。

罨画声名远近知,水光花影巧相宜。不知此去几多日,重见斓斑似旧时。

大见腾腾诗酒客,不忧生计似君稀。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阴归。

循吏功名两汉中,平生风义最雍容。鱼游濠上方云乐,鹏在承尘忽告凶。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百年穷达都归尽,淮水空围墓上松。

十亩之间雀啾啾,止蒿集莱鸣相酬。远川遥陌路孔修,原田茫茫禾黍稠。秋来古树风飕嵒,夕阳惨淡沉西丘。群飞群下不相求,衔穗食谷安无忧。南有樛木在芳洲,雌雄迫暮共依投。咄哉兹禽多诡谋,性行佻巧谁与俦。穿屋作巢于高楼,食彼粢盛令人愁。非罗非丸致无由,草窃奸宄将何尤。

道人知我过山来,旋扫蓬门对水开。惟有温菘荐樽俎,一畦疏绿隐蒿莱。

去国还家一岁阴,凤山锦水更登临。别来蛮触几百战,险尽山川多少心。何似闲人无藉在,不妨冷眼看升沉。荷花正闹莲蓬嫩,月下松醪且满斟。

邺城台殿已荒凉,依旧山河满夕阳。瓦砾却鑱今日砚,似教人世写兴亡。

重阳师父,预指南京。果然得赴蓬瀛。四假凡躯弃下,真性超升。*仪桥边出现,劝臧公、早做修行。垂教语,遮性命事大,名利休争。更有登州大薛,在终南一遇,端的分明。刘蒋张翁得药,身体康宁。昆明池西人见,向空中、舞袖轻轻。因得道,做神仙,久视长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