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制准挽辞

纷纭钟鼎误公卿,孰与山林保令名。
不共鹄袍争举业,早令熊辔绍诗声。
人间倏忽惊兴废,物外从容了死生。
何限貂蝉无葬地,一丘风月自佳城。

作品评述

诗词:《徐制准挽辞》
作者:方回(宋代)

纷纭钟鼎误公卿,
孰与山林保令名。
不共鹄袍争举业,
早令熊辔绍诗声。

诗意和赏析:
《徐制准挽辞》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挽辞诗。诗中表达了对徐制准的深深怀念和赞美之情。

首句“纷纭钟鼎误公卿”,意味着喧嚣的政治斗争误导了许多有才华的人,而使他们无法实现自身的抱负。这句诗意味深长,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接下来的两句“孰与山林保令名”,表达了对徐制准追求清静山林生活的称赞。在纷扰的世事中,他选择了远离官场的山林,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名声。

下半首诗中,“不共鹄袍争举业,早令熊辔绍诗声。”描绘了徐制准在文学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他与那些追求功名的人不同,致力于诗歌创作,用自己的才华继续传承文学的声音。

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对徐制准生平的赞美和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和内心追求的思考。诗中展示了作者对官场的冷峻和对山林的追求,对于艺术的推崇和对虚无生命的思考。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境遇的思索。

译文:
纷纭的政治纷争误导了许多有才华的人,
谁能与山林一同保持令名。
他们不与那些追逐功名的人争夺职位,
而早早地将马车交给他们,延续诗歌的声音。

赏析:
《徐制准挽辞》是方回表达对徐制准的哀思和对其生平选择的赞赏之作。诗中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当时政治纷争对于有才华的人的误导和损失,同时对于追求清静山林生活的徐制准给予高度评价。诗歌以反衬的手法,突出了徐制准在文学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以及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整首诗透露出对于人生价值、社会伦理和艺术追求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春来赫赫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自多风。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迅瀑千寻,悬崖万仞。说法声高,验人机峻。要扶法眼门风,花衲元非古锦。堪笑高丽四九僧,面门搭了冬瓜印。乳窦谤沉无香,是可忍孰不可忍。

卯时偶饮斋时卧,林下高桥桥上亭。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雨醉初醒。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

天公弄丸七宝钿,脆如琉璃拆如线。月中斤人八万户,敕赐仙厨琼屑饭。什什伍伍入杳冥,妙手持天轻欲旋。斤斤宝斧运化钧,混沌皮开精魄见。羿家奔娥太轻脱,须臾蹋破莲花瓣。十二山河影碎中,轮郭重完冰一片。缥缈长悬玉臼飞,坚牢永结妖蟆患。封辞何用虮虱臣,功成万古蒙天眷。

春冰消尽草生齐,细雨香融紫陌泥。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坐临南浦弹流水,步逐东风唱大堤。还忆当年看花伴,锦衣骢马玉门西。

蕙风初散轻暖,霁景微澄洁。秀蕊乍开乍敛,带雨态烟痕,春思纡结。危弦弄响,来去惊人莺语滑。无赖处,丽日楼台,乱纷岐路思奇绝。何计解、黏花系月叹冷落、顿辜佳节。犹有当时气味,挂一缕相思,不断如发。云飞帝国,人在天边心暗折。语东风,共流转,谩作匆匆别。

家依楚塞穷秋别,身逐孤舟万里行。一曲巴歌半江月,便应消得二毛生。

读书曾寄此轩头,官路归来十二秋。文酒故人无一在,蓬蒿荒径有馀愁。差池岁月辜金印,憔悴乾坤复布裘。却扫尘埃张旧榻,云中鸡犬笑淹留。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望树繁花白,看峰小雪新。映松张盖影,依涧布鱼鳞。高似从龙处,低如触石频。浓光藏半岫,浅色类飘尘。玉叶开天际,遥怜占早春。

行行十刻冒风沙,骤喜深堂放马挝。旋报阴云漏红日,共追佳节把黄花。多烦沽酒留元亮,莫漫移文调孟嘉。未竟笑谭人树醉,簷栖片月欲翻鸦。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我与斯民同一性,谁言此邑号三阳。

九华山色真堪爱,留得高僧尔许年。听我吟诗供我酒,不曾穿得判斋钱。

今古无过只一中,随时适变一相通。圣贤心术无偏倚,事业虽殊道则同。

般向山边住,萧然茅数椽。平塘印星斗,深谷剩风烟。老不离书卷,贫谁乞酒钱。莫言无管待,频取好茶煎。

逢师许多时,不说些儿个。及至如今闷损我。

休说西来几许年,此身动静莫非禅。须知天理流行妙,不待人言髣髴传。运水搬柴存实则,著衣喫饭即当然。若能默悟真消息,剖破诸空亿大千。

云驭洋洋,既歆既顾。悠然聿归,曷求厥路。钦想颂堂,跋立以慕。麦我肸乡,莫不怪象。

三老皆达人,虚受无蔕芥。笔阵绝纵横,词源极澎湃。丁时身屡蹇,志道心不懈。放浪事物表,若曰宇宙隘。求我於空间,岂识有机械。留诗在幽窗,足以镇山怪。神灵谨守藏,光艳无减杀。今朝一长吟,顿使老疾差。三老不可作,吾心亦遄迈。中心曷能忘,长吟复长喟。

一点灵明,万情牵绪,岂曾时暂宁闲。轮回催逼,贩骨若丘山。由是迷心未悟,夸聪辩、驰聘伶奸。还同似,飞蛾投火,蝼蚁竞循环。今番。亲得遇,群仙降世,阐化人寰。示全真大教,直指玄关。常处常清常静,休持论、返老童颜。从兹后,除疑断妄,名姓列仙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