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七坐道场三奉诏。
空花水月何时了。
小玉声中曾悟道。
真堪笑。
从来漫得儿孙好。
辩涌海潮声浩浩。
明如皓月当空照。
飞锡西归云杳渺。
巴猿啸。
大家唱起还乡调。

作品评述

《渔家傲·七坐道场三奉诏》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无际道人。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七坐道场三奉诏,
七位修道者在道场上,三次接受圣旨,
空花水月何时了。
虚幻的花朵和月亮何时才会消失。
小玉声中曾悟道,
在小玉的声音中曾经领悟了道理,
真堪笑,从来漫得儿孙好。
真是可笑,一直以来随意度日,享受着后代的好处。
辩涌海潮声浩浩,
辩论声仿佛汹涌的海潮,声势浩大,
明如皓月当空照。
明亮如同皓月悬挂在空中照耀。
飞锡西归云杳渺,
飞行的僧人返回西方,云彩遥远模糊。
巴猿啸,大家唱起还乡调。
在峡江边,巴山的猿猴啸叫,人们唱起了欢迎归乡的歌曲。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道者在道场上接受圣旨的情景,描绘了虚幻的花朵和月亮,以及修道者在其中领悟道理的过程。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讽刺了漫不经心的人们,他们享受着后代的好处,对修行不用心。然后,诗人以壮丽的景象描绘海潮的声势和明亮的月亮,暗示修道者应该追求高尚的目标。最后,诗人描述了巴山的猿猴啸叫和人们欢迎归乡的场景,寓意着人们应该回归本源,以平和和欢乐的心态面对生活。

整首诗词通过对修行者和世俗人生活态度的对比,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人们修身养性、回归本真的期望,并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诗词推荐

礼经三百鬓毛班,追述先儒伯仲间。谁请尚书重给札,尽抄遗稿入名山。

渔家傲

南山手自斸苍苔,竹阁柴扉次第开。二十里间云不断,岂容一点市麈来。

渔家傲

杨柳亡隋岸,风尘旧宋州。寄家盈百指,忆弟湿双眸。旅宦那能定,人生本自浮。旋酤街北酒,准拟送春愁。

渔家傲

世情纪甘似醇酒,沾沾未必应心口。覆手为雨翻手云,余耳安能保长久。魏侯风味真可人,汪汪万顷江湖春。相从草岁今日发,坐对小轩聊欠伸。

渔家傲

考绩朝称贵,时清武用文。二天移外府,三命佐元勋。佩玉兼高位,摐金阅上军。威容冠是铁,图画阁名芸。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悬旌风肃肃,卧辙泪纷纷。特达恩难报,升沈路易分。侯嬴不得从,心逐信陵君。

渔家傲

鹞子一飞超涨海,蜂儿终日透晴窗。心空莫著书千卷,客到长留酒半缸。性命早知元有分,文章谁信旧无双。何年结束寻归路,还看蟆颐下饮江。

渔家傲

[黄钟为角]升晖丽天,阳德之母。率无颇偏,兼烛下土。恭事崇坛,礼乐具举。顿御龙,裴回容兴。

渔家傲

客愁满目政无聊,忽报船经杨子桥。未到江南心已喜,隔江山色碧相招。

渔家傲

家贫不学俭,物理有固然。要是善用短,足以终其年。我家稽山下,禀赋良奇偏。敢言中人产,日或无炊烟。有儿更耐穷,伴翁理遗编。短檠幸能继,竟夜可忘眠。

渔家傲

幽栖枹朴古先精,宴坐参同元化并。一炷青香腾瑞霭,云端时透步虚声。

渔家傲

梦期疏,书约误。肠断夜窗风雨。灯晕冷,漏声遥。酒消愁未消。想天涯,芳草碧。人与芳春俱客。凭杜宇,向江城。好啼三两声。

渔家傲

群山黛新染,蒙气寒郁郁。扫除迎将家,下簟脱巾袜。南北舍小棠,况可清烦喝。鸟声废书眠,聊以休吏卒。竹鸡苦唤人,觉坐观法窟。无外同一家,惟己非万物。清波两鸳鸯,善游且能没。惊人相追飞,甚念失甚匹。舂鉏貌闲暇,羡鱼情至骨。广道策坚良,熙熙集于菀。烂额始论功,傥能

渔家傲

一叶碧云轻,建业城西雨又晴。换了罗衣无气力,盈盈,独倚阑干听晚莺。何处是归程?脉脉斜阳满旧汀。双桨不来闲梦远,谁迎?自恋苹花住一生。

渔家傲

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笳寒芦叶脆。弓冻纻弦鸣。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将军朝挑战。都护夜巡营。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

渔家傲

连山暗烽燧,川谷血横流。挥泪临大江,上有行云愁。

渔家傲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致华筵待我游。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渔家傲

荆州三度别,此别犹酸冷。蒹葭逐岸靡,烟雨隔林迥。去棹行且留,离觞醉还醒。缅怀荆州士,秸立霜毛整。爽信何由人,班班纷脱颖。况是清俊流,魁然挈裘领。相逢名教乐,殊忘旧机境。草木臭味同,何庸绝畦町。虎豹识避就,宁忍覆陷阱。人情不尽远,颇谅心耿耿。眼底绝荆榛,夙生

渔家傲

方持河汾业,云胡不假年。斯文今已丧,此道后谁传。秘馆藏新吏,门人缉旧编。未明修短理,昂首问苍天。

渔家傲

涑水分携首重回,南山指日可徘徊。殷勤头讯烦甥友,更遣新诗两咏来。

渔家傲

尉佗故秦吏,堪执酂侯鞭。箕踞问使者,吾方帝孰贤。

渔家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