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净慈纲上人三首

参寥灯一点,不审是谁传。
晚识纲书记,元来在汝边。

作品评述

《酬净慈纲上人三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共有三首小诗,下面是对每一首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参寥灯一点,
不审是谁传。
晚识纲书记,
元来在汝边。

中文译文:
我参禅时,灯只点燃了一点,
不知是谁点燃的。
晚年才懂得纲目之书的重要,
原来一直在你的身边。

诗意:
第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刘克庄参禅时的情景。他在禅修的过程中,只点燃了一点灯光,这点微弱的灯光象征着他对佛法的一点点启迪。作者在禅修的晚年才真正认识到纲目之书的重要性,意味着他过去可能忽视了学习和修行佛法的机会。然而,他同时也意识到,这样的机缘一直与他相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的体悟和对学习佛法的追求。灯光的微弱象征着作者在禅修过程中的启迪,体现了禅修的艰辛和对真理的探索。作者在禅修的晚年才明白了纲目之书的重要性,这是他对自己以往忽视学习机会的反思。然而,他也意识到这个机缘一直与他相伴,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激和对佛法知识的珍惜。

第二首:
脱吾无物可,
推君有一篇。
若能传一纸,
不用继千年。

中文译文:
我已经没有什么可给你的了,
但是你却有一篇文章。
如果能够传承下去,
就无需继续千年。

诗意:
第二首诗是作者对纲目之书的赞美和对传承的思考。作者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给予的了,但对方却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能是关于佛法或其他重要的知识。如果这篇文章能够传承下去,就不需要等待千年才能让更多的人获得这个机缘。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传承和分享知识的重要性的思考。作者自谦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给予的了,但是对方却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能是珍贵的智慧和知识。作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传承下去,这样更多的人就能够受益,无需等待千年才能传播开来。这种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学识传承和智慧的尊重。

第三首:
此诗故为赠,
感君忆旧缘。
若能一同说,
佛法自有权。

中文译文:
这首诗是赠送给你的,
表达了我对你旧时的情缘的感激。
如果我们能够一起交流,
佛法自然会有力量。

诗意:
第三首诗是作者对交流和分享佛法的期望和祝愿。作者将这首诗作为赠送给对方的礼物,表达了对对方旧时情缘的感激之情。作者希望与对方一同交流,认为只有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佛法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佛法的重要性的思考。作者通过这首诗向对方表达感激和祝愿,希望能够与对方一同探讨佛法,相互启发。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交流和分享,佛法才能真正具备力量,这体现了作者对佛法传播和交流的重视。

总的来说,《酬净慈纲上人三首》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禅修、学识传承和佛法交流的思考和感悟。诗中融入了对个人修行、知识传承以及智慧交流的思考,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共享智慧的追求。这首诗词展示了刘克庄对佛法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学识与修行的关注。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南宫酒未销,又宴姑苏台。美人和泪去,半夜阊门开。相对正歌舞,笑中闻鼓鼙。星散九重门,血流十二街。一去成万古,台尽人不回。时闻野田中,拾得黄金钗。

此去何之,骈阗车马朝来起。扬鞭西指。意气眉间是。闾里儿童,竞瞩秦萧史。归时几。快瞻行李。还看如云喜。

白昼常陪俗,清宵得养魂。几时成草屋,终日掩柴门。事迫文方出,身闲道始尊。世方怀祖逖,吾已吊刘琨。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邸第高依尺五天,众中谁过李延年。移围夜色娇罗绮,徙队春声散管弦。

尝怀谢公咏,山水陶嘉月。及此年事衰,徒看众花发。观鱼乐何在,听鸟情都歇。星汉流不停,蓬莱去难越。邺中秋麦秀,淇上春云没。日见尘物空,如何静心阙。

水边岂无清江使,石上自有黄冠仙。更须唤取辽东鹤,便是人间不老泉。

双峰遥湿处,少顷雨声稠。野鼠行诗卷,山禽掠酒筹。海天先得暮,江月只宜秋。一笛谁家发,随风到上头。

双剑潆洄地,篮舆十万峰。云争桥上屋,水舞石边春。破壁蹲饥虎,残僧拜废钟。追呼亦肯到,何处劝为农?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

自古人人足叹嗟,闲游得侣复堪夸。可怜十宿无喧杂,不在僧家即道家。

水中走马,其可行?木末种莲,其可生?彭泽县中五斗米,何如高卧北窗无俗情。猛虎怒号山无色,百兽闻之俱辟易。一朝失所遭束缚,稚子芦矢来学射。

韦曲冠盖里,鲜原郁青葱。公台睦中外,墅舍邻西东。驺驭出国门,晨曦正曈曨。燕居平外土,野服参华虫。疆畎分古渠,烟霞连灌丛。长幼序以齿,欢言无不同。忆昔全盛时,勋劬播休功。代业扩宇内,光尘蔼墟中。慨息多永叹,歌诗厚时风。小生忝瓜葛,慕义斯无穷。

谁引长河贯洛城,銮舆东去此为轻。洪涛不服天津束,日夜奔腾作怒声。

不辞山路远,要见唐朝面。对面也不识,谁知者方便。

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赛雨何从事,高情苦爱山。谢公聊句後,惠远过溪间。笑处岩相答,归时酒在颜。端忧守穷巷,无力共跻攀。

旧制新题削复刊,工夫过甚琢琅玕.药中求见黄芽易,诗里思闻白雪难。扣寂颇同心在定,凿空何止发冲冠。夜来月苦怀高论,数树霜边独傍栏。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