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州渡江入寺

江上招提古,萧疏对郡城。
延宾竹榻静,过雨石堂清。
斋接荆州供,题多蜀士名。
老僧飞锡倦,归坐听江声。

作品评述

《峡州渡江入寺》是宋代诗人李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上招提古,萧疏对郡城。
延宾竹榻静,过雨石堂清。
斋接荆州供,题多蜀士名。
老僧飞锡倦,归坐听江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僧人渡江来到峡州,进入寺庙的情景。诗中描述了招提古寺庙位于江上,与郡城相对,周围的景色宁静而萧疏。在雨过后,石堂清净无尘。僧人在斋戒时接待来自荆州的供奉,并在寺庙的壁上题写了许多蜀地的士人名字。诗的结尾,老僧疲倦地飞起锡杖,回到自己的座位,静静地倾听江水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僧人的行为,展现了一种宁静、清净的氛围。江上的古寺与城市相对,形成了一种寂静的对比。雨后的石堂清洁无尘,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在斋戒时,僧人接待来自荆州的供奉,并在寺庙壁上题写了蜀地士人的名字,显示了士人对佛寺的尊崇与敬意。最后,老僧疲倦地飞起锡杖,回到座位上,静静地倾听江水的声音,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虚无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寺庙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妙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静默的境界。通过寺庙、江水和老僧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宁静、自然和虚无境界的向往。这首诗词表达了李复对禅宗思想的倾慕,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儒释合一的文化背景。

诗词推荐

淳熙纪号过千龄,玉历今开第五春。北极天高乾象正,东郊风暖物华新。漏添化国融和日,律飨熙台鼓舞人。愿挹沧溟供寿酒,无躬无尽奉严宸。

乘兴无羁束,闲行信马蹄。路幽穿竹远,野迥望云低。素帚茅花乱,圆珠稻实齐。如何卢进士,空恋醉如泥。

大雅凋零尚此翁,醉乡一笑寄无功。衣冠洛社浮云散,弓剑桥山落照空。东鲁有书藏古壁,西湖无树挽春风。巾车莫过青华北,城角吹愁送暮鸿。

作贼心,过人胆,历历纵横对机感。保福云门也垂鼻欺唇,翠岩长庆也修眉映眼。杜禅和,有何限,刚道意句一齐划。埋没自己也饮气吞声,带累先宗也面墙檐版。

道人身在水云乡,诵罢楞伽日乍长。满坐好风驱热恼,一庭浓绿作清凉。

群岗洛阳西,势若海浪翻。连岭起我左,层阜当我前。采如兽腾突,缭若蛇蜿蜒。外高陟缥缈,却下逼重渊。老崖忽中断,俯视毛骨寒。百丈未见底,立土如岩峦。登高望四垠,目断无平川。崩腾万马群,出没相后先。虽有貔虎军,顾步安得前。我观绝塞处,块土万雉坚。崤渑自古险,秦人

潇洒吴山县,居民近百家。孤城连阜起,小市枕溪斜。土润宜栽竹,泉甘好试茶。公馀无一事,何处息纷华。

君才出於德,妙高如匠石。但见广厦成,不见斧斤迹。厚为诸兄奉,自奉颇云啬。三先阳亢宗,薄俗有惭色。汝南古佳郡,月旦评一易。尔来似扬州,不办龙蜥蜴。短簿髯参军,喜怒移顷刻。正平竟获免,实我文举力。念公当乖隔,忧思如纺绩。耻为儿女仁,到此泪横臆。熙朝大烹饪,贤者

才毫无地展经纶,白首归来万里身。持节气凌沙漠使,怀章荣动会稽人。平湖翠岫千家月,落日西风一箸莼。南海疲民正回首,满城歌舞颂年椿。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月儿犹未全明。乞怜生。几片彩云来去、更风轻。应见我。行又坐。苦凝情。卷起帘儿不睡、到三更。

具区以为潴,吴江以为裨。自专一方浸,尽纳海所遗。逝川无发叹,丽泽可求师。昔人会心地,今为鱼鸟资。飞者自无极,游者自无涯。造物不谆谆,亦莫分何谁。此时余与子,相遇相谐嬉。曾观烟雨外,未满苍茫思。复来秋风后,重有骚屑悲。不及日月入,烂焉堕轮规。尚见波涛惊,累然

夕月吐澄明,阴云净如扫。空庭引天翠,爽气生怀抱。家近御桥头,因为桥畔游。倚栏波上影,不共水东流。思归此清液,何处是江楼。四望远寂历,微风动飕飀。观阙垂万象,山河趋九州。壮哉帝王宅,顾我一蜉蝣。富贵非可取,田园今向秋。明当拂衣去,试与问扁舟。

古树枕淮流,桥边与亭畔。借问植秦堤,何如在隋岸。南朝正佳丽,绮陌多攀玩。嗟今非昔时,荣悴俱可叹。

泉水出幽谷,原流本自清。萦回遍中国,浩荡入东瀛。峡口春雷怒,潭心晓鉴平。悠悠随所值,行止两无情。

纷纷蜂子竞生涯,每到花时辄放衙。悬室尽将花作蜡,何人翻以蜡为花。姑从凡卉论先后,若比江海有等差。弄假像真真像假,小儿造物未须夸。

剥落烟云秋晚晴,身心无累此閒行。正听万壑松风满,想见西南新月生。

小桃花与早梅花,尽是芳妍品格。未上东风先拆。分付春消息。佳人钗上玉尊前,朵朵秾香堪惜。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生也死也,不道不道。只知憨狗怒逐块,谁见死蛇惊出草。著眼家林里许看,不萌枝上春阳早。

月色荒城外,江声野寺中。贫知交道薄,老信释门空。露叶凋阶藓,风枝戛井桐。不妨无酒夜,闲话值生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