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瞿塘寄时同年

春寒天气下瞿塘,大壤溪前柳线长。
须信孤云似孤宦,莫将乡思附归艎。

作品评述

《下瞿塘寄时同年》是唐代王周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寒下瞿塘的景色,并以此寄托了自己作为孤身在外的宦官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寒天气下瞿塘,
大壤溪前柳线长。
须信孤云似孤宦,
莫将乡思附归艎。

这首诗以春寒天气下瞿塘的景色为背景,使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大壤溪前的柳树长长的枝条在春寒中摇曳,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孤云可视为孤寂的象征,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孤身在外的宦官的心境。

诗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乡愁的思念之情。作者处于官场中的孤独境地,感叹自己的境遇如同飘荡在孤云之中的孤寡之士一般。但作者并不沉溺于乡愁之中,他告诫自己不要将思乡之情附加到回归乡土的船只上。这里的“归艎”可以理解为回到故乡的渡船。作者以此表达了自己的坚守,不让思乡之情影响自己在官场上的理智与才能。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凄凉的春日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乡愁的控制与坚守,表达了对成为宦官后自己境遇的冷静思考和正视。这首诗意境深远,抒情真挚,颇具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王周,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乾兴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无锡县。仁宗宝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员外郎知无锡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庆历中知明州(《实庆四明志》卷一)。又尝知抚州(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归荆南(《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八《送光禄王卿周致仕归荆南》)。

诗词推荐

青春挽不回,白发摘不尽。减围羞敝带,照面怯皎镜。功名知傥来,肯问终南径。荣枯默有数,岂待盖棺定。人世如梦幻,具眼须猛省。毋为尘埃役,而改山林兴。亭前富葵花,隔帘烜红影。雨余老苞困,欲谢若未忍。有客适过秋,对此惜芳影。从事在青州,呼儿往三请。

羸马孤愁不可胜,小诗未忍付瞢腾。一声客枕江头雁,数点商船雨外灯。

近来周子绝无书,目断西江双鲤鱼。出处不应违素志,君如得来我归欤。

亲丧徒步负,万里历岷峨。何事今人说,惟知襦袴歌。

四十行将至,空怀晚岁忧。看书浑欲睡,照镜只堪羞。开口舌犹在,拂衣心未休。西风羡雕鹗,鼓翮占高秋。

千里王孙归未能,风云意气每超腾。年来裘马遨游处,不是金陵即广陵。

独独漉漉,鼠食猫肉。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重云卷雨过山来,遍洒中田到晓回。错落晴山移斗极,阴森暗峡宿风雷。佳人夜夜齐纨恨,骚客年年鹎鵊哀。欲见清秋近消息,月明白露湿苍苔。

余行江左路,曾涉蒋山椒。野逸思乘蹇,仪型想冠貂。帖窥藏五世,诗续咏前朝。永日欣无斁,巾欹膝屡摇。

白水冯公。宁海扶风。更淄阳、长老仙翁。三人一意,一志三通。便剿妖魔,擒猛虎,捉蛟龙。俗虑俱忘,真气和冲。得自然、晓达灵踪。金丹灿烂,玉性玲珑。待行功,超上界,住蓬宫。

香碗蒲团又一新,天将闲处著闲身。东窗换纸明初日,南圃移花及小春。妇女晨炊动井臼,儿童夜诵聒比邻。早知闾巷无穷乐,悔不终身一幅巾。

怀人夜寤擗,彼美天西方。世变急三峡,吾道蹇两当。起坐观列纬,翕箕正煌煌。游云起碧落,反覆变白苍。两仪浩无际,万期归渺茫。感此不成寐,振衣夜未央。思君见梁月,忽若堕我旁。月明照我心,知心岂寻常。浩歌自起舞,宵景何苍凉。墓梅萃彼鸮,葭露化为霜。难虫两得失,奚用

画斛黄花寒更好。人爱花繁,却被花催老。旧恨新愁谁酝造。带围暗减知多少。开眼万般浑是恼。只仗微醺,假寐宽怀抱。隔屋愁眉春思早。数声啼破池塘草。

欲晴又雨雨还晴。时节又清明。红杏墙头燕语,碧桃枝上莺声。轻衫短帽,扁舟小棹,几度旗亭。斗草踏青天气,买花载酒心情。

出郭已超俗,住溪尤近真。青天素和我,白雪便随人。守道何妨贱,藏书不尽贫。长怀社中友,共发瓮头春。

村落事妖神,林木大如村。事来三十载,巫觋传子孙。村中四时祭,杀尽鸡与豚。主人不堪命,积燎曾欲燔。旋风天地转,急雨江河翻。采薪持斧者,弃斧纵横奔。山深多掩映,仅免鲸鲵吞。主人集邻里,各各持酒樽。庙中再三拜,愿得禾稼存。去年大巫死,小觋又妖言。邑中神明宰,有意

更上一层楼,清风似饵钩。钎鳞吞不得,莫怪钓竿头。

园林换叶梅初熟,池馆无人燕学飞。

路岐何渺邈,在客易蹉跎。却是去家远,因循住日多。几看春草绿,又见塞鸿过。未有进身处,忍教抛薜萝。

贺监家居逸兴民,枝分鉴水阔容舠。穿荷宜去邀渔叟,共醉船头半榼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