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段缝见赠

季子东周负郭田,须知力穑是家传。
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
若得与君连北巷,故应终老忘西川。
短衣匹马非吾事,只拟关门不问天。

作品评述

《次韵段缝见赠》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季子东周负郭田,
须知力穑是家传。
细思种薤五十本,
大胜取禾三百廛。
若得与君连北巷,
故应终老忘西川。
短衣匹马非吾事,
只拟关门不问天。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清贫而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苏轼以自然的笔触,通过对农耕生活的描绘来表达他对纯朴、务实的生活方式的推崇。他认为,与其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权势,不如专注于种地、务农,踏实过自己的生活。诗中表达了对力穑(农作物丰收)的珍视,以及对与朋友共同生活、与世隔绝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珍视。首两句"季子东周负郭田,须知力穑是家传。"表达了苏轼对务农传统的重视,他认为农业技能是家族传承的宝贵财富。接下来的两句"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描绘了苏轼勤劳种植的场景,他种植了五十株薤草,收获了三百多廛(一种计量单位)的禾谷,强调了丰收的喜悦。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友谊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若得与君连北巷,故应终老忘西川。"苏轼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生活在北巷,远离尘嚣,过上宁静的晚年生活。最后两句"短衣匹马非吾事,只拟关门不问天。"表明诗人对名利的淡漠态度,他不愿追逐虚荣和权势,只想过上简朴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简单、恬淡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务实、纯朴的农耕生活的珍视。苏轼以农田和丰收为主题,通过朴素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友情、宁静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这首诗词传递出一种深邃的人生态度,引发人们对自然、友谊和朴素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春色若有价,黄金量山丘。几拟把酒吟,浪欲开口酬。今朝庭柳枝,拗折丝已柔。东风弄五色,渐落草木稠。我营赏春资,瓮盎蚁已浮。山川天开画,只拟酩酊游。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草没苔侵弃道周,误恩三品竟何酬。国亡今日顽无耻,似为当年不与谋。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赎。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替佛说法近市廛,骅骝杂□拥粉钿。飘飘飞度五台巅,红尘富贵心无牵。松下趺坐自忘缘,人间甲子不知年。

宵晴朝复雨,夜雨晓还晴。未识冬天尔,浑疑春令行。人人忧瘧疠,物物败生成。禬法繇来古,官居孰用情。

画中亦爱雨中山,连雨山行却厌看。一夜东风吹作雪,问谁画我访袁安。

戛云秋翼健磨天,九万修程孰可肩。五马幸归乡国路,百城初认钓鱼船。余霞绮阁方池上,宿霭人家叠嶂前。多感圣君垂异宠,力思报效向衰年。

一去鸿都岁始旬,职更河澳与言纶。出为戎阃蕃宣守,归作儒林典颂人。寓直重游唐丽正,翻书还上汉麒麟。参陪樽俎俱时彦,独愧非才踵后陈。

吉途荆棘少人行,制礼难招鲁二生。世上儿曹俱覆输,公家伯仲自争衡。一年欲尽见松秀,众水莫污知渭清。保此不渝真有道,更须直以所能鸣。

五更清梦鸡唤醒,八月好景诗为催。秋蟲夜静野禽语,风木天寒山雨来。

我新税居见寺阁,金碧照我破屋前。目看阁上聚鸠鸽,巢栖饮哺忘穷年。雕檐画壁屎污遍,以及像塑头与肩。寺僧不敢施弹射,忽有苍鹘张毒拳。鸦鸣鹊噪鸜鹆叫,怒鹘来此窥腥膻。鹘心决裂不畏众,瞥碎一脑惊後先。死鸟堕空未及地,返翅下取如风旋。独当屋脊恣撦磔,啄肉披肝肠弃捐。

弁峰七十二,菡萏开青冥。穷探最绝顶,龙舌呀岩扃。高源下绝壁,海眼涵明星。毒龙戏珠玉,残唾吹余腥。胡僧洗神钵,密咒收风霆。洞庭水如蓝,溟涬连沧溟。下观人间世,九点烟中青。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

遥夜百感集,白露下空庭。秋风入草木,众叶会飘零。革液始润物,屐霜惭阴凝。衰哉石榴树,识语成涯丁。兰艾既同焚,孰别臭与汰。皇天黑不误,今古常青青。

彼此垂七十,相逢意若何。圣明殊未至,离乱更应多。澹泊门难到,从容日易过。馀生消息外,只合听诗魔。

退无偃息资,进无当代策。冉冉时将暮,坐为周南客。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家本渭水西,异日同所适。秉志师禽尚,微言祖庄易。一辞林壑间,共系风尘役。交朋忽先进,天道何纷剧。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