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韩愈的《琴曲歌辞·拘幽操》
拼音和注音
cháo bù rì chū xī yè bù jiàn yuè yǔ xīng , yǒu zhī wú zhī xī wèi sǐ wéi sh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日出:凌晨太阳升起。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无知:(形)缺乏知识;不明事理:~的人。
为生:(动)(以某种职业或途径)维持生活:以打鱼~|靠救济~。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原诗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
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