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中植桐于萧寺壬辰登科后告老来寺留题

桐枝手植有桐孙,二纪重来愧此身。
三匹衣鱼联贵仕,十洲轩冕接清尘。
耕桑虽喜多新陇,耆艾堪嗟少故人。
萧寺前题粉壁在,又书丁巳对壬辰。

作品评述

《雍熙中植桐于萧寺壬辰登科后告老来寺留题》是宋代张士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桐枝手植有桐孙,
二纪重来愧此身。
三匹衣鱼联贵仕,
十洲轩冕接清尘。
耕桑虽喜多新陇,
耆艾堪嗟少故人。
萧寺前题粉壁在,
又书丁巳对壬辰。

诗意:
这首诗词是张士逊在登科后告别官职来到萧寺后留下的一首题诗。他手植的桐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桐树代表着高尚的品德,他惭愧地说自己已经年过古稀才有所成就。他提到自己三次被任命为官员,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能力,而这种荣耀使他接触到了许多高官显贵。他说自己的成功使他与清贵的人们有了接触,十分荣幸。尽管他在新的地方安享耕种和家庭的快乐,但他仍然思念着少年时代的朋友们,因为他们已经离世或者远离了他。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张士逊告别官场后的感慨和对过往的回忆。他通过桐树的形象,暗示自己的成就和为官的经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年事已高的惭愧之情。他提到自己与高官显贵的交往,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所带来的荣耀。诗词中的“十洲轩冕”意味着这些清贵的人物来自各地,而他们与张士逊接触,使他倍感荣幸。然而,他也感到了孤独和思念,思念年少时的朋友们。最后两句诗中的“萧寺前题粉壁在,又书丁巳对壬辰”表明他在这个寺庙前面留下了自己的诗题,并且再次提到了他告别官场的时间。

整首诗词通过对桐树、官场经历和个人感慨的描绘,展现了张士逊对官场生涯和过往友情的反思。他在成功和荣耀中感到自豪,但也深切思念着曾经的朋友们,以及过去的亲友。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展示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诗词推荐

蕞尔钱清镇,兹行正为贫。九夷犹可处,十室岂无人。官守毋卑小,城居缓卜邻。老夫平日事,所至若终身。

半开半合荣枯外,似有似闲淡中。自是一般风味别,笑他红紫斗芳丛。

高门扫日鸣珂里,吹竹弹丝暖响中。寂寞一区如此宅,世间却有两扬雄。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乃流辟雍。辟雍汤汤。圣皇莅止。造舟为梁。皤皤国老。乃父乃兄。抑抑威仪。孝友光明。于赫太上。示我汉行。洪化惟神。永观厥成。

芍药荼醾一万枝,花开动是隔年期。欲留春色都无计,睡过红云白雪时。

凄凉沃州僧,憔悴柴桑宰。别来二十年,唯馀两心在。越江千里镜,越岭四时雪。中有逍遥人,夜深观水月。

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愈风传乌鸡,秋卵方漫吃。自春生成者,随母向百翮。驱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课奴杀青竹,终日憎赤帻。蹋藉盘案翻,塞蹊使之隔。墙东有隙地,可以树高栅。避热时来归,问儿所为迹。织笼曹其内,令人不得掷。稀间可突过,觜爪还污席。我宽蝼蚁遭,彼免

零雨送车轮,初清远陌尘。归藩汉东国,遮道洛阳人。伊水照虹旆,楚山怀玉麟。征轩不可恋,梗泪返城闉。

尘埃终日满华颠,忽见新诗堕我前。溢目众篇虽杰出,惊人逸思独飘然。秀如松桧枝枝老,好似珠玑颗颗圆。自此得闻清庙瑟,懒从滩上听师涓。

借问曾游处,高沙第几山。潜行鹰攫道,直上虎当关。一命虚空里,三年瞬息间。自怜今死晚,何复望生还。

疏散无世用,为文乏天格。把笔日不休,忽忽有所得。所得良自慰,不求他人识。子独访我来,致诗过相饰。君子无浮言,此诗应亦直。但虑忧我深,鉴亦随之惑。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我无数子明,端坐空叹息。昨闻过春关,名系吏部籍。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诗人多峭冷,如水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扫尽机缘万法空,灯潭不许卧苍龙。翻身踏断来时路,家在海山云外峰。

漱石漱流俱可意,濯缨濯足且随时。到江莫作滔天浪,妨我轻舟理钓丝。

高斋旷望极山川,却顾卑居不值钱。二室峰峦凝画碧,万家楼阁带轻烟。春浓缭绕环游骑,地胜依稀寓列仙。唱发幽人丞相和,当时纸贵洛城传。

京兆外郎称善书,当时相与集江都。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如珊瑚。自兹乖隔三十载,始驾吾乡别乘车。吾乡素夸紫毫笔,因我又加苍鼠须。最先赏爱杜丞相,中间喜用蔡君谟。尔後仿传无限数,州符县板仍抹涂。鼠虽可杀不易得,猫口夺之烦叱驱。若君字大笔亦大,穿墉琐质无长胡。

一丛三百朵,细细拆浓檀。帘幕护花气,不知窗外寒。

无端垂钓空潭心。鱼大船轻力不任。忧倾倒,系浮沉。事事从轻不要

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几度晓妆成,君看不言好。妾身重同穴,君意轻偕老。惆怅去年来,心知未能道。今朝一开口,语少意何深。愿引他时事,移君此日心。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及至死生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一折不重生,枯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