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平江徐侍郎十绝句

盛德由来自邈绵,偃王功德至今传。
朱弓赤矢符嘉瑞,留得阴功不计年。

作品评述

《上平江徐侍郎十绝句》是宋代曾协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徐侍郎盛德由来的长久传承、偃王功德的崇高价值以及朱弓赤矢所象征的吉祥瑞兆,表达了阴功积累的重要性和其不受时间限制的意义。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盛德由来自邈绵,
偃王功德至今传。
朱弓赤矢符嘉瑞,
留得阴功不计年。

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盛德、功德和阴功展开。首句描述了盛德的来源广远而悠久,意味着徐侍郎具有丰厚的家族底蕴和深远的传统。第二句表达了偃王功德的传承不断,这里的偃王指的是传说中的商朝君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丰功伟绩。第三句运用了朱弓赤矢的象征意义,表示徐侍郎所展现出的才能和贡献被视为吉祥和瑞兆,表明他的价值和功绩备受赞誉。最后一句表达了阴功的重要性,阐述了阴功不受时间限制,能够留存并影响后世,凸显了徐侍郎的深远影响和价值。

通过诗词的描写和意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徐侍郎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底蕴和卓越贡献的人物,其盛德、功德和阴功在历史长河中永存传承。诗词通过抒发对徐侍郎的赞颂,弘扬了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对于德行、功绩和影响力的推崇。同时,诗词中的象征意象和鲜明的色彩描绘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感,使整首诗词富有韵味和意境。

作者介绍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诗词推荐

三泉参错本儿嬉,认作参星转更痴。却笑世间真狡狯,古今能有几人知。

楚服新裁得,吴筒旧制成。圆应问荇菜,密欲翳莲茎。声中乱雨至,阴下一鱼行。桂棹还思折,江南日暮情。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打破黑漆桶,十方空索索。不受灵山记,安居大圆觉。

柳拈金丝花吐绣。蝶拍莺歌,来献天人寿。一点红黄眉上秀。玻璃满泛长生酒。丁祝遐龄天样久。年年岁岁笙歌奏。早晚郎君纡紫绶。归来色共斑衣斗。

朔驾虞巡陟,南沿禹会幽。诒谋开上圣,多事酌鸿猷。道妙仙心廓,文昭帝作优。秋风旧汾水,海岱忽藏舟。

夜坐弹玉琴,琴韵与指随。不辞再三弹,但恨世少知。知公爱陶潜,全身衰弊时。有琴不安弦,与俗异所为。寂然得真趣,乃至无言期。

青春挽不回,白发摘不尽。减围羞敝带,照面怯皎镜。功名知傥来,肯问终南径。荣枯默有数,岂待盖棺定。人世如梦幻,具眼须猛省。毋为尘埃役,而改山林兴。亭前富葵花,隔帘烜红影。雨余老苞困,欲谢若未忍。有客适过秋,对此惜芳影。从事在青州,呼儿往三请。

王母阶前种几株,水晶帘内看如无。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帝德诞敷,销烨群惹。近悦近来,惟圣时克。玉振金声,治功兴起。韶箾象之,尽善尽美。

喜闻韩古调,兼爱近诗篇。玉磬声声彻,金铃个个圆。高疏明月下,细腻早春前。花态繁于绮,闺情软似绵。轻新便妓唱,凝妙入僧禅。欲得人人伏,能教面面全。延之苦拘检,摩诘好因缘。七字排居敬,千词敌乐天。殷勤闲太祝,好去老通川。莫漫裁章句,须饶紫禁仙。

六月炎天下丹子,带露凌风日千里。吾皇慈俭却献来,六宫不袭唐朝事。王公厌饫远域珍,岂识宵驰常暍死。郡侯何用苦区区,暑气隆时劳送似。色香俱坏仅存名,鸟飞不到人何胜。登盘乍试犹嫌味,颗颗谁知血汗成。

玉关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万里寂寥音信绝,寸心争忍不成灰。

李白曾来问姓名,宣平疑是古初平。负薪出处天将曙,沽酒归时月又生。鸡啄遗丹非有意,瓢悬老树寂无声。寒泉满沼依然在,静夜长涵星斗明。

尧庭君相都俞盛,阙里师生博约深。我读残编食忘味,朱弦三叹有遗音。

笑功名谩我,都几许、竟匆匆。记玉佩红*,长安陌上,人指青*。归来买田故园,尽人间社燕与秋鸿。唤奴*鱼溪上,看儿种豆村东。算来何物是穷通。只有读书功。爱杖履风流,崖西古石,舍北长松。宦尘千丈如海,更何心、鞍马避奴童。万古醉中天地,井蛙湖海元龙。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补落迦山访旧游,庵摩勒果隘中州。秋涛无际明人眼,更作津亭半日留。

顶门些子娘生发,划了还生卒示休。斜把金刀勾得著,一毫头是一毫头。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