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示三子

宅舍元依毕竟空,小乘惯住草庵中。
一生滞念余妻子,百口侨居怯雨风。
松竹已栽犹稍稍,栋梁未具勿匆匆。
三间道院吾真足,余问儿曹莫问翁。

作品评述

《筑室示三子》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筑室示三子

宅舍元依毕竟空,
小乘惯住草庵中。
一生滞念余妻子,
百口侨居怯雨风。
松竹已栽犹稍稍,
栋梁未具勿匆匆。
三间道院吾真足,
余问儿曹莫问翁。

中文译文:
建造房屋以告知三子,
家宅原本还是空虚的,
小车惯住在茅庵中。
一生中被牵挂的是妻子和儿女,
一百口人侨居他乡,害怕风雨的侵袭。
松竹已经种下,尚未长成茂盛,
房梁还没搭建好,不要匆忙。
这三间道院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我问儿子们,不要问我这个老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他的三个儿子的信。诗中,苏辙以筑室作为隐喻,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子女的期望。

首先,他描述了自己的住所是一间茅庵,这是低调简朴的象征。他说自己一生中被牵挂的是妻子和儿女,他们是他心灵的寄托。同时,他强调百口人侨居他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风雨的侵袭感到害怕。这揭示了作者在流寓他乡时的孤独和不安。

接着,苏辙描述了松竹已经种下,但尚未长成茂盛,房梁也还未搭建好。这里的松竹和房梁可以理解为对子女的期望和教育的比喻。作者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够茁壮成长,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但这需要时间和努力,不能急于求成。

最后,苏辙表示对三间道院已经足够满足,不再追求更多。这里的三间道院可以理解为家庭的安定和幸福。他告诫儿子们不要过多地问他这个老人,因为他已经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独立自主,不依赖他。

整首诗抒发了苏辙对家庭的眷恋和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对家庭幸福和稳定的向往。通过对茅庵和建造房屋的描写,以及对松竹和房梁的比喻,表达了苏辙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希望和教诲。最后,他以自己对现状的满足和儿子们不必过多关注他的态度,展现了一位父亲的深情厚意。整首诗词情感真挚,寄托了作者对家庭和子女的深深思念和期待。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沧溟之德,东南具依。与波出素,国计攸资。石白欲敌,济我王师。神其享锡,益车燕绥。

冻云昌。出入缭邈遍舒张。直上玄凝,满空浓密,现嘉祥。六花妥瑶芳。轻飞缓舞瓷飘*。须臾渐渐俱缟,物物因迹尽均妆。选甚高下,那拘遥迥,一同不辨偏傍。更新鲜洁静,添素加彩,增至辉煌。唯睹晃*无方。应是瑞气,接引在中央。成佳致、自然盈尺,岁稔时康。显青苍。间点碧汉

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一一歌游处,今年又寂寥。鸡声生坞树,蜃气杂江潮。斑白寻遗老,丹青诧丽谯。衰怀缘子女,不惮往来游。

诗变齐梁体已浇。香奁新制出唐朝。纷纷竞奏桑间曲,寂寂谁知爨下焦。挥彩笔,展红绡。十分峭措称妖娆。可怜才子如公瑾,未有佳人敌小乔。

{左龠百禾}凤东风转,携龙北斗回。人间遒铎振,天上兽樽开。

我生苦终鲜,四海皆弟兄。四海尚如许,而况吾宗盟。君年甫弱冠,已有後异声。作赋拟三都,著论追过秦。平生一瓣香,何曾举似人。子上与济翁,真若吾同生。我穷无人共,二子慰眼明。济翁往荆州,君作石井行。一老便落莫,有话从谁评。怀哉勿重陈,呼酒且细倾。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欲从元放觅拄杖,忽有麴生来坐隅。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雨到临川愧罔功,只凭心事对苍穹。江乡又喜今年熟,一笑归田作好冬。

□□□□□□奇,金石辉辉万古垂。论定固知名贵正,时危更识礼从宜。溪山不老刊长在,天地重开继者谁。多少舣舟咸有纪,况予毕戍可无诗。

习气不解老,壮心故嵯峨;忽与乡曲齿,方惊年许多!有眼不自见,尚谓朱颜酡;今朝镜中逢,憔悴如枯荷。形骸即迁变,岁华复蹉跎;悟此吁已晚,即悟当若何?乌兔两恶剧,不满一笑呵;但淬割愁剑,何须挥日戈。儿童竞佳节,呼唤舞且歌;我亦兴不浅,健起相婆娑。

乳窦家私,寸无可取。分明彻骨贫,刚道薰天富。纲宗委地,力要匡扶。大厦倾颓,直须撑拄。不学老杨岐,破屋雪真珠,缩项暗嗟吁。不学大愚芝,脱粟淡黄虀,不吃从君去。千圣头边露一机,灵踪不在猨啼处。

不到兹山二十秋,重来山水更清幽。无因得向岩前住,日日持竿上钓舟。

溪山民物古,政理器能宽。平易见眉睫,明清生肺肝。春风帘影暖,霜月研声寒。野老自相语,元丰崔长官。

梦断蓬窗特地愁,卧闻溪水啮船头。夜航又逐东风去,重叹因人此滞留。

一泓秋水净纤毫,远看不知光如刀。直骇玉龙蟠匣内,待乘雷雨腾云霄。传闻利器来红毛,大食日本羞同曹。濡血便令骨节解,断头不俟锋刃交。抽刀出鞘天为摇,日月星辰芒骤韬。斫地一声海水立,露风三寸阴风号。陆专犀象水截蛟,魍魉惊避魑魅逃。遭斯刃者凡几辈?骷髅成群血涌涛。

渐老春心不可言,亦如琴意在无弦。新花准拟千场醉,美酒经营一百船。

曲曲阑干面面棂,红尘飞不到斯亭。避人幽鸟入深竹,恋钓游鱼弄翠萍。天阔倒涵秋水碧,墙低不碍远山青。翛然独占闲中趣,一枕荷风午睡醒。

山涵倒影新晴后,水漾圆花乍雨时。每到凭栏心似镜,细看无一不相宜。

师友雕零身白首,杜门独学就谁评?秋风弃扇知安命,小炷留灯悟养生。踵息无声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少年妄起功名念,岂信身闲心太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